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

一、如何选题

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研究的起点,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效果、价值和意义。为此,一线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小”字。确立的课题要“小一些”,方便我们研究,容易出成果,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改变行为的“小”话题;或者根据上级布置的重点课题和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2.课题的研究讲究“真”字。课题的研究内容要“实”,以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围绕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场景和事件,用* * *,发现问题,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时,作为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研究与时俱进,让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改革得以实现。

3.课题研究突出了“新”字。所谓“新”的题目,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要有时代感和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新问题或困惑,以求新突破、新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平时教学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选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可以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因此,在设计项目研究计划时,要对项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进行科学安排,使研究计划和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并做好实施工作。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及时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项目的运作始终处于按部就班的有效运行中。

第二,如何进行研究

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或感到一些困惑时,就想方设法去克服,并不断地为平时的教学讨论和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这样,老师们走出了一条从“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成“主语”。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身问题、现实问题、实际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认真探究并解决问题,平时的教学“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小学教师教研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是为教学服务。所以要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直接。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这是我们需要面对并想办法解决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数学教材主题图如何呈现等等。第二个是探索性问题。是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操作分层分类教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第三个是反思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和反思而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调整?”等一下。因此,教学研究所研究的有效“课题”的生产过程是:教师在普通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课题。

2.以“教”为“研”。绝大多数的教育研究都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甚至理论研究,其成果也会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而不是完全分开“两张皮”实际上,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它一直伴随着科学研究的性质。有效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教师有意识地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也要适当开展一定的标准化教育研究,提高我们的教育研究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会降低标准和要求,这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了互动的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上课;班级评价——完善;跟进-再创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1)认真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学科研的主题和目标出发,选择容易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确定研讨内容。理解本节课的编者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了解新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带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预设教学计划。预设方案后组织教师讨论,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形成* * *知识;然后“导师”们集思广益,全面预设教案。

(2)课堂试讲——组织讲座。推荐一位老师按照预设的教案试教,其他老师听课,做到边听边看,听看结合,注意观察。为了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