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历史
五年级四班
唐林
船舶从史前时代就已经经历了独木舟和木船时代。1879年世界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开始以钢船为主。船舶的推进也从19世纪依靠人力、畜力、风力(即拔杆、划船、划桨、拉纤、帆船)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富尔顿建造了第一艘开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特”号,航速约8km/h;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58.8千瓦。这种螺旋桨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因此得到迅速推广。
1868年,我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288千瓦的蒸汽机战舰“惠姬”号建造成功。1894年,英国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应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涡轮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时速超过60公里。
早期蒸汽轮机船的蒸汽轮机和螺旋桨速度相同。后约191[2]?200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传动减速和液压传动减速装置。之后,所有的船舶涡轮机开始采用减速驱动模式。
1902到1903法国造了一艘柴油航道船。1903年,俄制柴油船“汪达尔”号下水。20世纪中期,柴油机动力装置成为运输船的主要动力装置。
1947年,英国首先改装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然后安装在沿海快艇“盖特利克”号上,取代原来的汽油发动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 kW,转速为3600 rpm。螺旋桨由齿轮减速器和轴系驱动。这个装置的单位重量只有2.08kg/kW,比其他装置轻很多。20世纪60年代,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再次出现。
当代海军力量强大的国家,在大中型舰艇中,除了大功率的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很少使用,因为其效率低于柴油发动机。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为船舶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造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凡纳号下水,功率14700千瓦。
现有的核电站都采用压水堆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于潜艇和航空母舰,但由于经济原因,在民用舰船上没有得到发展。核电池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意味着以核电池为动力的船只可以批量制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节约能源,一些国家吸收了机动帆船的优点,研制出一种以发动机为主体,以风帆为助航工具的船舶。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就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古埃及文物上绘有船只的图案,埃及船只主要在尼罗河上航行。在古希腊,帆船和多桨船被广泛使用。16世纪出现甲板船,大航海时代来临。直到18年底,多桨船还在地中海使用,甚至在北欧直到19年初。中国使用船舶的历史悠久,在16世纪以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造船业在明代达到顶峰。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宝船长44尺,宽18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相当于长1.51.18米,宽61.6米。船分为四层。船上九根桅杆可挂12帆,锚重几千公斤。需要两百人一起航行,一艘船可以容纳一千多人。
现代船桥
古代中国是当时造船和航海的先驱。春秋战国时期有造船厂,可以制造战船。到了汉代,可以制造有舵的船;唐宋时期,江船和海船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并且发明了防水隔板。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宝船,无论是规模、性能还是航程范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刘向《天下书》注:古人以为落叶为舟。意思是中国的人们认识到了船的原理,因为他们看到落叶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下沉。这和鲁班实现电锯的原理差不多。大概是,中国的人天生就被木头所吸引,总能从中获得无尽的灵感。
在船形成之前,被淹的东西一般是树、竹芦苇、葫芦等漂浮的工具和木筏。木筏是从漂浮工具开始的,并得到了改进。先扶河再浮海,有点“前无古人”。子曰:“道不可为,而以叉浮于海。”大概他老人家在自我欣赏上也有点冒险吧。
《艺文集》载:西时,于曰献舟。越人在古汉语中是涉水的代名词。“水行于山,舟为车,马为马。如去如风,难去。”可以想象,这艘船将会是献给国王的贡品,然后越南的船会造得更好。还有,船会一路造,过东海,过黄海,过渤海,入黄河,溯流而上入渭水,最后到达都城周都,而且船的实用性能和航海技术都不差。
春秋战国时期,列强争霸,造船航海迅速发展。岳爵书说:都城由会稽迁至琅琊,二千八百水兵“伐松柏”,沿海北方已是波澜壮阔。为了秦,徐福和3000名男女儿童,乘船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不难想象这艘船的大小。有了船只,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中期左右的古河铺县开始,可以通往印度和斯里兰卡,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国际贸易路线。三国时期,武黄龙二年,孙权“遣大将魏文、诸葛智浮万人下海,谋益州、解州”,益州,即今台湾省、解州,为日本列岛。
木船开始靠人工划桨,后来有了帆和桨。桨是由长桨演变而来的,长桨是人力推动船只的另一种工具,也是控制船只航向的工具。是中国对世界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杰出贡献。
东晋末年,和尚法显西行求戒,历时14年,几度病危。最后在70岁时,他独自驾船回国,携带了大量后来对中国影响很大的佛经。后来,老人和来到中国的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一起翻译了这些佛经。
杨迪喜出望外,多次招募大量民工。他在江南砍伐了大量木材,建造了数万艘龙舟和各种花船。最大的龙舟* * *有四层楼,高45英尺,长200英尺。上层有大雄宝殿、内殿、东西殿,中层有120间,均“丹粉装饰,金碧辉煌,雕刻精美”。随后,花了和他的龙舟一样多时间的皇帝,乘船游览了几次江都,日夜在酒池肉林中寻欢作乐,最后丧了国。
到了唐代,榫钉木技术和水密舱、黄底龙骨、蜡防摇装置、油漆防腐技术、金属锚等先进技术在造船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时的战船命名为楼船、蒙冲、斗船、邹哥、海卷、游艇,最大的战船是“河州”号,耗时三年,“载三千人,米两倍”。自西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唐朝与各国的海上交流达到全面繁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海外各国的大使、学生、僧侣和商人不断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政治法规,从此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唐人开辟了许多海上航线,多次到达南洋、西亚和东非。唐朝的时候和尚还是去日本的。著名的鉴真从743年到754年历经12年六次游历日本,最终以非凡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到达了日本的土地。
宋元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海上和内河运输的规模远远领先于前代。造船业非常发达,浙江、福建、广东成为建造海船的中心。到了宋代,船厂已用于造船和修船,并创造了滑道下水的方法。许多港口都设立了船公司来管理海外贸易,尤其是明州、广州、泉州和杭州,它们是清朝以前最著名的港口。
元朝,中国积累了几百年的功名,频繁吸引西方国家的使节。传教士、商人和旅行者纷纷来到中国。凯尔波罗待了17年,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1291年,忽必烈下令十三艘船,每船四桅十二帆,派凯尔·波洛从全州起航,护送阔阔真公主到波斯结婚。
这大概是一个充满瓷器和丝绸飘向世界的古老东方童话的开始。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造船业发展缓慢。从1865年到1866年,清政府先后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包敏”、“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新中国成立后,造船业有了很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建造了一批沿海客货轮、货船和油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造船能力迅速提高,先后建造了多种类型的海洋运输船、长江运输船、海洋石油开发船、海洋调查船、军用船和海监船,大型海洋船舶吨位达到30万载重吨以上。除少数特种舰船外,中国已能设计制造各种军用和民用舰船。
中国造船在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快速增长,2008年和2009年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0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37.7%和35.5%;与2007年同期相比,完成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增长6.5%和2.5%;中国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订单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三大造船指标全面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订单量分别占世界造船市场的34.8%、61.6%和38.5%。较2008年末分别增长5.3%、23.9%和3%;以2009年新船接单量来看,2009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2009年底手持订单份额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2009年底造船完工量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三项造船指标中有两项超过日本,至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