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聘任制有哪些难点?
针对上述问卷调查中发现的教师聘任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其原因。
第一,对教师管理的发展不够了解。
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教师的配置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在教育法律和规范的指导下,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培养、选拔、任用和考核,使教师成为教育的领导者。对教师的管理要在经济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教师要根据供求信息的变化自愿选择工作。教师聘任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教师角色体系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1986以来,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教师聘任制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推行教师聘任制显得尤为迫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师聘任制”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教育落后,师资匮乏。国家必须客观地调控教育资源,包括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得到了改善。原有的教师聘任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教育规律,必须进行改革。但由于心理惯性,人们不愿意去体验改变,以及改变带来的痛苦。转型的痛苦很多人难以接受,但转型的新生会让很多人向往,教育改革就是在这种矛盾中挣扎。虽然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承包制的推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各企事业单位纷纷实行聘任制,但“被下岗”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相对于其他社会制度严重滞后,聘任制在教育领域并没有真正落实,“分配”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特色。教师的人事调动、退休、奖惩都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此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逐步加大,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逐年提高。“铁饭碗”、“吃皇粮”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这使得教育领域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领域,“旱涝保收”成为很多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很多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的长期延续,让很多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稳定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当国家要求中小学实行教师聘任制的时候,很多学校把它当成口号,束之高阁,从而使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流于形式。在教师访谈中,不少教师都透露出“现行教师聘任制只是学校应付上级部门的一种形式”的观点。这种观点与我国学校管理的发展现状形成巨大反差,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是对教师聘任制了解不够。
实施教师聘任制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教育发展,建设教师队伍,优化教师资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师聘任制严重阻碍了教师的流动,即使流动主要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育不能再停滞不前,古人云“流水不腐。”发展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流动起来,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教师聘任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教师聘任制还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将促进教育人才的涌现和教育的发展。能让教师健康成长的制度是聘任制,既与淘汰有关又与优胜劣汰密不可分。所以,教师不应该为聘任制担忧,而应该认真冷静的对待,相信它能为教师选择更好的群体,更美好的教育环境。但是,教师聘任制是一个新生事物,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害怕它,甚至回避它,使这个新生事物无法顺利成长。有两个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聘任制“下岗”,关系到生存,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怎么能忽视教育,进而影响人们对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看法,进而影响其具体实施;第二,当刀,我是鱼,任命是被选上的,老师没有主动权。这些误解会使教师与聘任制对立起来,使教师聘任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