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丰村的历史发展

丰宅的史料可以追溯到南北朝甚至更早。中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北魏李道元(约466 ~ 527年)在《水经注》中记载:白水经(宝丰)由北向南流,丰溪由象山东北至水天村流入邕江。这里的“水天村”就是今天的临丰村,意思是丰溪附近的寨子。也许是因为便利的交通和风水宝地。长期以来,张的家人一直住在这里。明朝万历年间(1573开始),中原地区爆发瘟疫,人口锐减。山西省洪洞县的一个朱姓家庭移民到这里,为张姓家庭务农为生。与此同时,他们还跟张家学编苇席,通过陆路运输和汝河运输,销售苇席等苇编制品。得益于聪明和勤奋,200多年后,朱家成了村里的大户,张家反主,为朱家以种地为生。于是,“张嘉庚”改名为“朱洼村”。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朱家有识之分支朱怀宗和他的三个兄弟朱子贵、朱震南、朱梓锋,靠食盐贸易发家致富,达到鼎盛。据说三兄弟分家的时候,都是用篮子分元宝。

成功后,朱的三个兄弟因善良勇敢而受到外人的尊敬,但他们对自己的巨额财富非常担忧。清咸丰末年(1861),面对无数乱世,朱氏三兄弟商量拆掉土村,建石头村。寨子的墙是外石内土的结构。外墙上60厘米长的石头全部取自魏紫的红色花岗岩,而内墙则是就地取材,全部挖自保护寨子河的泥土。为了使村墙坚固,每一个红石条都用一块石头隔开,中间的空间要用3 ~ 4块红石条填满,然后取土捣实。寨内是朱洼村,占地7万平方米。据说一位姓朱的老人为了在还清寨子围墙时讨回公道,用黑布蒙住眼睛,提着装满白灰的篮子去还线,就这样“走”出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弯弯曲曲的寨子围墙。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这个村庄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作用。解放后,在全国拆寨子墙的风潮中,寨子墙因为恰逢洪水围城,需要保留用于防洪。村里有600多户居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近400栋。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第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在国内也非常罕见。2001年,佳县成立了临丰村开发办公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临丰村进行保护性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