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要准备哪些案例?以下是我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仅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文章1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好谈吐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快心情。明白说话要微笑,说话要三思,说话不要急躁,要为别人着想。学习一些说话技巧。
适应年级:小学中年级
活动准备: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2.准备课件突围。
3.老师准备:镜子礼物,两种卡板。
4.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5.老师事先对班长做了心理调查。
6.邀请一位神秘嘉宾。
活动流程:
今天,我很幸运能和你们一起在这个班级度过快乐的时光。你肯定没想到,我还邀请了一位神秘嘉宾。你一定想知道他是谁,对吗?请放弃吧!
看来神秘嘉宾不肯轻易露面。看,他在那里!(一个人物的侧影出现在大屏幕上)
如果你想见到他,你得穿过一个迷宫,有七个大箱子挡着路。只有通过这七关拿到盒子里的法宝,才能看到他。你有信心吗?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场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因此,教师设计“走迷宫”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自觉地将学生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第一级:向我学习。
——你我之间的交流,有话要说。
分析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以突破障碍的形式揭示主题。
第二关:微笑交谈。
实验:请用以下表情对着镜子说“请原谅”。比较一下哪个表情让你感觉最好?
说话平淡,微笑而烦躁。
平时说话要尽量微笑,让自己和听的人都有一个好心情。
分析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需要学生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建构自我。这个过程不是外界刺激到内在意识的“教”、“教”、“训”,而是内在意识到外在行动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感悟。因此,教师安排学生在镜子前表现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教学效果。
评判“微笑天使”,让大家向他们学习。
对着镜子微笑说——和你我交流,有话说。
第三关: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看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谁能解决他的问题?
如果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我们不能像他那样说话,我们会——(三思而后言)
对自己说——和你我交流,有话说。
分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调节和控制课堂气氛,既生动活泼又不庸俗。过于严肃,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太随意,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却难以震撼学生的心灵,起不到教育作用。
张秀才请客是课本里的故事。老师用多媒体分解动画片,让故事更详细,配音让故事更生动。教学效果肯定比让学生看书或者听故事好很多。
第四层次:心理体验
请拿出彩笔和纸。我们要开始心理测试了。
怪学生没带笔。
重点矛盾,怪班长没提醒大家,看班长能不能冷静理智的处理老师。
其实老师是在考他。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即使只有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受到伤害,这个活动也是失败的。活动涉及到对班长的不公正和批评,需要事先了解班长是否开朗,是否有一定的承受力。并告诉他在活动中会表扬和批评他,让他有心理准备。
一对一面试:班长和老师坐在一起。
1,说实话,你当时心里骂过我吗?至少我抱怨过。怎么会?
2.有没有想说出来的冲动?那你为什么不说?
分析表明,这是一对一的对话教学,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互相接纳,自由互动。于是,老师让班长坐下,辅以温和友好的表情(如帮班长摆好凳子,带领他坐下),向他传递平等的信息,达到心灵对话的教育效果。
小组讨论:
畅所欲言。表扬一下刚才班长的表现。(说话不急躁,讲道理)
“夸班长”的分析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老师想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夸的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从心里有所收获,审视自己的内心,促进自我发展。
对同桌说——交流你我有话说。
第五级:善于批评。
赞美别人并不难。如果有人批评他,让他愿意听,那就是本事。
问班长:你介意大家批评你吗?请问,你的缺点是什么?
引导大家从班长的角度考虑批评的时候说什么。
问班长:嗯,你觉得礼物应该给谁?为什么是他?(说话的时候想想别人)
解析“说话的时候为别人着想”是教材中的一个教学点。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当你想为别人着想的时候,怎么说才合适,这里的知识可以在专门的课程里学习。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感受,老师选择了“给别人建议”这个话题来切入。给别人提建议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让对方信服地接受,并不容易。学生通过前机关的磨炼,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此时说话也能照顾到对方的感受。
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同学说——和你我交流一下,有话说。
全面分析
这门课最显著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就是“活动”。全班采取心理训练、问题分析、安静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将小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融入到各种活动中。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但不是为了活动,不是为了活动的目的,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理解,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克服不良心理行为,养成健康的林业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旨在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心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直接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获得一种间接的人生。
体验,促进对生活的理解,从而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化。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2一、基本情况:
张是一个十岁的男孩。他平时不爱说话,成绩在班里排名中下。他父母都是务农的,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二、背景信息:
张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好奇偷了一块电子表,被父母骂了一顿。他意识到了错误并改正了它。这件事之后,张的父母还在揪着这件事不放。一旦张稍有错误,他们就在邻居面前讽刺他,让他难堪。所以,张心里怕父母,恨母亲,但他从不顶撞母亲,因为张不希望她难过。在家里言行都很谨慎,一有不对就会被人看不起,被人辱骂。所以他不敢回家。他也觉得在家里,父母不爱他,他厌倦了这个家,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多余的一员。所以,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张对家人的恐惧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他有着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张讨厌回家是因为被父母骂,这是从一般的角度来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张不爱家,怕同学议论,肯定有心理上的原因。自卑感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做事缺乏信心,处处自卑,悲观失望,甚至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的原因,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父母的责骂和殴打,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流言蜚语都增加了张的心理压力,诱发了自卑心理。张一直认为世上到处都有小矮人,他是千古罪人。张的父母不懂得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张的自尊心一再受挫,羞耻感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
四、辅导建议: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解决张对“盗窃”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多和父母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张与父母的关系。为了帮助张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他可以进行家访,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张的想法,并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关键问题是要让他觉得在父母眼里他还是一个被父母疼爱的孩子。你可以说说张在家里的感受,他的自卑心理,平时父母责骂带来的伤害,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渴望尊重,极度以面子为荣等等。所以对孩子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非常容易放弃或者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第三阶段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减轻张的心理压力,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步与前一步同时进行。为了尽量消除张的自卑感,可以安排他作为组长带领其他同学参加每周一、三的例行考试。此外,还可以在班里多次进行心理辅导课程。
通过这个自卑的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往往是小学生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很多孩子从小就接受了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自卑心理出现是很自然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第三条大学生中,每个人的经济条件都不一样。对于家境殷实的城市学生来说,上大学的费用不用担心,但对于那些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来说,面对处处低人一等的窘境,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我们来看一个大学生自卑的案例。
案例:
吴某,男,重点大学大二学生。自从进了大学,我就一直很自卑。我父母是农民,家里很穷。以前因为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高度重视,所以似乎忽略了家里的贫困和普通。为了让他上大学,他家负债累累。进入大学后,我借了很多钱来掩盖自己的贫穷和平庸。本以为到了上海,会有很多机会通过打工补贴自己,其实很难。我尝试过很多提高自己素质的方法(比如加入社团,看书,看展览,考证书等等。),但实施后经常半途而废,觉得自己无法摆脱贫困,无法走出社会底层,不会有好的前途,不能孝敬祖先,甚至在上海找个女朋友成家都很困难。
案例研究:
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伴随适应障碍的自卑心理。因为大学前成绩突出,一直被关注,被重视,让他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忽略了家境的贫困和普通。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关注,失去了心理满足的原有基础。这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家里的贫穷和周围人的差距,他夸大了这种差距,企图通过借钱来掩盖自己的贫穷。同时,他之前对自己在上海的生活有一个错误的估计。换了一个新环境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主义,通过打工补贴生活,对适应造成了障碍,产生了挫败感。另外,不能正确认识贫穷与成功的关系,导致对自己的未来看法片面,意志力下降,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是土壤,自信是庄稼。
在讨论自信之前,先讲一个奥修寓言。据说有一天,极其聪明的纳斯鲁丁来到奥修面前,非常激动地说:“快来帮我!””奥修问,“发生了什么事?纳斯鲁丁说:“我感觉糟透了。我突然变得不自信了。哦,我的天啊!我该怎么办?”奥修说,“你一直是个非常自信的人。发生了什么让你如此没有安全感?"纳斯鲁丁非常沮丧地说:"我发现每个人都和我一样优秀!" "
看起来很自信的人,其实往往很没有安全感。如果是这样,自信的人可能就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处处谦虚耐心的人,更像是内心坚定的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