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香港教师如何教授汉语知识——以《妈妈的烹饪》中的比较教学为例
背景文章是一种机缘,更是一种运气。成为“2009-2010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合作计划”国家语言组的交流教师,能够零距离接触香港的学校、老师、课堂。在合作学校,和香港的老师集体备课成了我的重要工作。在与香港老师一起备课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内地与香港教学的教学经验,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享受。概念篇在内地,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在渗透——日常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重在应用——能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应用语文知识。在香港,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中文课程的一个主要学习类别。汉语基础知识的编排是汉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小学中国语文教育处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小一至小六)》提到了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两条教学原则:“适量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目的是增加对语言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语文能力,重点不在语文知识本身;比如学习‘同义词’的概念,重点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而不是学习‘同义词’的语言学定义;再比如学习汉语音节由声、韵、调组成的概念。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体会押韵的和谐,而不是学习音律、声调的语言学定义。简单术语有助于师生交流,如名词、动词、句号、逗号等,无需刻意回避。然而,一般来说,自学术语不会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如果教师只灌输术语的定义,比如什么是‘动补结构’、‘动补结构’的分类,对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帮助不大,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习变得枯燥。”“创设情境,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知识,不能孤立地看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努力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案例文章那么,香港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合理驾驭枯燥的语文知识呢?在一所合作学校,我参加了“妈妈的烹饪”这一课的集体备课,并对此有了一些了解。●课文呈现水平:五年级教材:《现代中国语文》第五部分内容:五A班的女生,大部分都是妈妈做饭,带饭来学校。当他们吃午饭时,他们会愉快地聚在一起。你吃一口我的菜,我吃一块你的肉,评论谁的菜最好吃,谁的父母最会做饭。只有于红一个人躲在一边,无精打采地吃着,因为她带的菜太难吃了,爸爸根本不会做饭,就凑合着炒。每当这个时候,于红就特别想念在内地的妈妈。妈妈不仅是一个善良的妈妈,还是一个好厨师。她做的菜好吃又开胃。如果我妈在身边,我保证把所有同学的妈妈都比下去。终于有一天,于红拿着饭盒坐在女生中间。她一打开饭盒,引来一阵赞叹:“哇,好香!”饭盒里满满一盒菜,香气扑鼻。宇宏眉开眼笑地说:“欢迎品尝!”谁给于红做了这么好的菜?原来,于红的妈妈来香港探亲三个月,于红有好吃的!从那天起,于红每天都有新的惊喜给同学们,或是风味独特的地方菜,或是皮薄馅美的饺子和包子,让女生们羡慕不已。三个月快过去了,于红很难过。她难过地说:“妈妈,你不去吗?”妈妈摸着于红的头,慈爱地说:“妈妈也想留下来照顾你,但是逾期居留是违法的!””宇宏想,是啊,我怎么能让我妈做违法的事呢!她懂事地说:“那妈妈就应该在约定的时间离开!"!你放心,爸爸会照顾我的!”妈妈回大陆了,于红虽然有点难受,但并不后悔让她走。她期待着再次见到妈妈,然后就可以天天吃妈妈做的饭了!●写作说明老师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如下:语言——理解修辞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比较、提问——说话有条不紊,控制话题,围绕中心阅读——阅读策略:联系生活经验分析,综合内容分析写作的目的是用工具书帮助阅读和写作——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书面语言,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提出问题并进行语言知识的比较,教材中安排“综合内容-行为描写”:1。 余红在妈妈来香港前后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在黑板上写字。妈妈来香港之前:妈妈来香港之后:2。作者为什么要描述余红在妈妈来香港前后的行为变化?这是什么样的写作手法?3.根据图片,运用以上写作手法,创造故事的结局,然后讲述整个故事。老师:我对你的语文知识教学很感兴趣。本文涉及的语文知识包括比较和提问两大内容。那么,以对比教学为例,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呢?协作老师: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先提一下。然后,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孩子学习需求的,能引起孩子学习兴趣的活动,在说和写的活动中巩固相应的知识。但是我们总觉得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整体学习割裂开来不是最好的办法!交流老师:您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在活动中巩固,在实践中运用,我很受启发。当然,我们能不能让语文知识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到课文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呢?协作老师:是的,这也是我们的期待!交流老师:在阅读理解中有机渗透比较知识,在活动情境中尝试运用比较方法,似乎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教学计划介绍:1。朗读单词,并在课文中介绍这些单词。你能读懂它们吗?(秀)无精打采的,特别怀念笑眯眯的。1.这些话是关于谁的?(黑板:于红)2。于红的表现前后有变化。这些变化与谁密切相关?(板书:妈妈)二、读感悟,感受对比魅力。第一部分:“妈妈不在香港”1。抓住人物的表演,走进人物的内心。(1)搞清楚:每当五年级A班的孩子吃午饭时,于红的表现如何?找出具体的句子。⑵开悟:你怎么看余红此时的心情?⑶一品:你是从哪些关键词学来的?(4)讨论:找到余红表现的原因了吗?5.读吧:感受一下余红的心情,尽量把第二段读好。2.感受对比写作,走进人物内心,发现:余红躲躲藏藏,无精打采的时候,其他女生是怎么表现的?找出具体的句子:(2)读出来:很明显,他们有多开心。读句子,感受他们的快乐!⑶讨论:课文想告诉我们,于红是难过的,那为什么要写别的女生是幸福的呢?(4)学会:会,别人聚在一起,于洪躲在一边;别人开心,于红无精打采。把两种相对的情况放在一起,这种写法叫做对比。在这里拿别人的表现和余红的表现对比,是为了突出余红的悲伤和孤独!3.想象对话,走进人物内心。(1)语录:因为悲伤和孤独,每当吃午饭的时候,于红就特别想念在内地的妈妈。如果,这个时候,非常想念她的于红妈妈从大陆打来电话,她会对妈妈说什么?(2)说:(秀)妈妈:第二学第二部:《妈妈来香港》1。指导小组学习:余红多么想见到她的族人,品尝她的美食!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请在学习小组中开始合作学习。友情提醒:(1)找出对应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标出;(2)根据找到的句子,在相应的空格里总结成一个词;(3)围绕找到的句子,带着感情练习朗读;在小组讨论问题中带着感情练习朗读:讨论问题;妈妈不在香港时余红带的演出午餐;(2)小组合作学习;(3)分享学习成果;(1)沟通与分享;你们组总结的词。你能带着感情读你找到的句子吗?总结:对比于洪带的盒饭,你有什么感悟?⑵沟通分享二:于洪午餐组织沟通的表现:你们组总结的词是什么?你能带着感情读你找到的句子吗?总结:从于红的午餐表现对比中,你学到了什么?第三,总结归纳的文本多次使用了对比写作,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第三,综合活动,采用比较写作,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提供的各种情况,采用比较的方法说话。场景一:仲夏。在露天操场上上户外体育课的学生;在空调教室上室内体育课的学生。情景二:运动会。如愿当选为运动员的学生;由于名额限制而未被选中的学生。情况三:竞争。参加歌唱比赛之前;参加歌唱比赛后。二、课后创作实践,完成以下补充工作底稿。把两个相对的情况放在一起,叫做对比。文字回放:别人聚在一起,于洪躲在一边;别人开心,于红无精打采。写:同学们,你们还想到其他可以用比较的情况吗?情景(1):情景(2):你想到单词,你想到句子。友情提醒: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想词!结论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互相分享,引发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想法。一个教案集合了交流教师和合作教师双方的智慧。关于语文知识的教学,大陆《语文课程标准》也有相应的论述:在教学策略上——“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当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论教学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纳入考查。“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中文知识的教授都是小学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背景不同,教材编排不同,教学实施不同,但我们有着相同的教学追求:依托语文知识教学,夯实学生语文素养基础,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既然不同,就有交融的可能...(小学语文教学杂志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