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序渐进”的体验式教学助力课堂
提高质量和效率
郭保斌(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二实验小学,274100,山东省)
落实“双减”政策,最根本的是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二实验小学立足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学校“心学、润物无声”的办学理念视野下,探索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和系统研究与实践,促使学生在“真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真学习、真成长、真发展。
首先,立足实际问题,明确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导致基本的课堂风格“涛声依旧”。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更重视“教程”设计而非“学习课程”设计,重教轻学,重预设轻生成。我们提倡“为生成而预设”,课堂上却经常呈现“为预设而生成”。第二,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老师注重现成的答案和预设的结果,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没有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第三,课堂教学强调硬灌输、复杂分析、问答,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经验。很多学生就像一个模子,老师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应付,没有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三维目标”中,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获得方法,培养能力。人生的成长需要亲身经历,才能真正获得,学习过程的缺失也意味着学习经验的缺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习过程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探索以“立心润德”的办学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让这种理念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学校通过建设“日历教室”,让学生在体验中体验、成长,通过体验实现“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最终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进行系统研究,寻求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我们聚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通过系统研究,积极寻求有效的改进策略。
1.把脉,找症结。
首先,在听课对比中找到差距和不足。我们选取一些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组织教师反复听课并相互比较,填写听课反思表。听课的反思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听课后的评价,二是自身的不足,三是改进措施。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各科组老师互相交流,找出性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其次,在学习和磨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推理思路。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教研部门的支持。一方面邀请市教科院、区教研室的教研专家走进学校,查询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实行教研员驻校制度,邀请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指导教师个人和集体备课,努力做好课例研究和研修工作。在反复的打磨中,问题越来越清晰,思路越来越清晰。
最后,在问题整理中找到症结和“药方”。我们把问题的症结归结为“三多三少”:多关注自己,少关注学生;多注意预设,少注意生成;多关注结果,少关注过程。比如我们发现课堂上有一种“找救命稻草”的现象,就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最怕“把事情复杂化”,总想“开船”
一帆风顺”,如果学生答错一个又一个,那么老师就恨不得马上找到正确答案,这在课堂上被视为“救命稻草”。这说明很多老师只有自己的眼光,只有自己的预设,只想得到结果,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过程。
2.加强管理,抓住关键。
弄清问题的症结后,我们再考虑如何处理。
一方面,学校加强“导学系统”建设,将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教师备课、上课考勤、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学业测试上。比如我们明确了“一课三备”的制度,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再创造、课后再反思。同时还提出了“课前备课三步曲”:自带(自主学习教材),掌握教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借(借助教学参考书备课),吃透教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参与准备(参考相关教学设计完善教案),设计过程,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另一方面,注重“学导体系”的构建,注重教师备课中“学课”的设计。一是制定“学生学习日常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学习;二、围绕“学习课程”的设计,要求教师按照“定位-自学-讨论-探究-拓展-自测”六个步骤,精心准备指导方案。比如在“自学”环节,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前学习清单”,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复习环节、信息收集、新知识探索拓展五个方面。
3.明确过程的方向
我们反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过分强调“模型”,但在改革初期,在教师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建立教学模型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为此,我们探索闭环式、渐进式的备课、研课、研课、展课、评课,逐步明确课堂改革的基本风格,形成以“六步教学法”为核心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六步”包括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检查预习、了解学习情况、调整预设、以学施教、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强化指导、深度学习、课内测试和延伸。在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实现循序渐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实现“循序渐进”,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实施“六步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迅速扭转局面,重新审视“六步教学法”。我们发现,这种教学过程虽然体现了“变教为学,先学后教”的思想,但线条更粗,步子更大,教师原有的水平和能力无法一下子掌握,容易出现思想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于是,我们立即调整工作思路,遵循落实、细化、减量的原则,开展了体验式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的研究。实施的基本路径包括三个步骤、六个步骤和七个环节,简称“三六七”教学,即通过从上一级开始,逐步增加第一级,逐步增加第二级,实现六个层次的“学”和“知”。
1.从上层开始:准确定位,引导学生从“初学者认识”
一、课前预习,初学者知道。这一步主要包括检查预习、了解学习情况、关注学习情况和调整预设两个环节。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预习方法,如收集资料、记要点、做评语、做笔记等。教师要通过检查预习效果,充分了解学习情况和学生的“收获”和“困惑”,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情境,准确定位教学方向、目标和难点,快速调整、增减备课思路和环节,准确实施以学导教,提高学与教的针对性。这个教学环节,考验的是老师的积累、智慧和能力。
第二,独立合作,互相学习。接下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制定学习清单或指导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好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悟自读的能力。在完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学习、相互认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循序渐进:努力学习,带领学生从“再学再知”走向“学深知透”
先问题引导,再学习。这一步重点是领导老师。
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通过学案指导和问题指导,在自主学习和互学互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达到新的学习和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需要包括三个重点:一是问题的提出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着眼于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是注重学习情境,有利于建立知识联系,实现学生认知和情感的螺旋式上升和“循序渐进”;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
第二,你应该在教学和学习中小心谨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互补,教师应该能够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后的表面和困惑点。这些肤浅和疑惑是学生能力所不及的,靠自己和团体是无法完全解决的。他们需要老师讲课和指导。老师的有效讲解,潜移默化的指导,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深入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3.递进二阶:精心设计,帮助学生从“真学真识”走向“博学广识”
第一,当你在课堂上训练的时候,你真正学到的是真正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学了、懂了、做了,需要在课堂上测试,在课堂上达标,实行“公开、清晰”。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的内容和方法,准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增强身体抵抗力,纠正错误,测试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知道了,理解了,学生的学习是否真的是通过带学的练习和课堂训练发生的。
第二,拓展提高,拓宽知识面。教师要根据课内测试的情况,精心设计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和更广阔的视野,丰富知识,强化能力。这一步旨在拓展和延伸类似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从而巩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使学生积累知识储备,增强学术素养,提高学习能力。
这六个层次的“学”和“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螺旋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编写教材的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浅入深、由窄入宽、由自主学习到同伴学习、师生学习,逐步“学”和“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