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杭州萧山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GDP年均增长15%以上。荣获“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中国十大财富县(市)”、“国家卫生城市”、“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等多项殊荣。近年来,全区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均居浙江省前列。2000年和2001年,萧山在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九位和第七位,2002年至2006年再次位列第七位,居浙江省首位。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绒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之乡等。2006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9.865438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438+0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次为5%、65%和30%。人均GDP达到59257元,增长17.8%,按现行汇率达到7400美元。财政总收入83.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93亿元,分别增长30.5%和29.0%(原口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县(市、区)级首位。?

农业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平原约909平方公里,山地约259平方公里。2006年农业总产值54.7亿元,比上年增长8.21%。粮食复种面积50046公顷,总产量2751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业、水产、蔬菜、花卉苗木、茶叶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养猪654.38+0.4468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43232吨,比上年增长11.9%。蔬菜种植面积31.677公顷,年产量1.206577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929公顷。

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的一大创举。从1965开始,已经回收了30次。截至2000年底,复垦土地面积达52.62万亩,被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土地复垦史上的奇迹”。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

工业是萧山的经济支柱。截至2006年底,全区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销售产值24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49.33亿元,增长25.7%,销售产值221314亿元,增长25.9%。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4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5%,其中工业利润总额6543.8+024.22亿元,增长33.0%。全员劳动生产率87070元/人,比上年增加11373元/人。

技术创新继续深化。全区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5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16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杭州级54家。技术创新项目38项,其中省级以上11。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30项,其中国家级4项。

规模以上企业优势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34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8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产销量超过654.38+0亿元的企业有22家,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59家,超过654.38+0亿元的企业有379家。新增两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2。另有22家公司准备上市。

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共有161个名牌产品,其中国家名牌产品14个,增加4个,省级名牌产品54个;66个市级名牌产品。全区共有著名商标162件,其中:国家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66件;91市级著名商标。

建筑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国有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34家,建筑业年产值376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加值2612万元,增长2.0%。各类房屋施工面积451.58万平方米,增长7.5%。

科技事业蒸蒸日上。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综合实力连续五年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2006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强区评估。年末各类技术人员51.802人,比上年增加3878人,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构成为1:7.4:1.9.5;全年实施科技项目2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8项,省级项目22项;全年申请专利1106件,授权专利715件;全年获科技进步奖73项;认定注册技术合同117;共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4家,其中国家级41家,省级50家,市级3家。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消费品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以超市为主要形式的商业结构得到巩固,连锁经营得到扩大,购物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润发超市、乐购公司、世纪联华、五星电器、国美电器等知名商家纷纷落户萧山。全区有连锁超市54家,连锁店45家,加盟店99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33亿元,增长18.1%,超出年度计划3.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327,654,38+0亿元,增长1%;餐饮业1217亿元,增长24.7%。中非国有经济总量6543.8+040.27亿元,增长24.0%;非国有经济比重达到96.5%,提高4.6个百分点。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铁物流中心等40亿市场成功参展。年末全国有专业市场139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9个。生产资料市场29个。新增星级市场6个,共计38个,其中四星4个,三星级5个,二星23个。全年市场成交额401.45亿元,增长33.4%,其中十亿元以上市场4个。

旅游业

萧山作为东南沿海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中国的“跨湖桥文化”已有八千年历史。2004年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东晋的祇园庙,南朝的江寺。岳飞在抗金的时候停下来,渴了想喝水。刻有“宋岳五亩行军经过此地,饮水寻欢”的桓谭,清代著名抗英将领葛之墓,中国生产者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会旧址。

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全国强镇论坛、第七届萧山杜家杨梅节、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13.32万人次,增长225.3%,其中境外游客55.3万人次,增长245.6%;旅游总收入81.33亿元,增长225.3%,其中营业收入1.837亿元,增长1.1.9%;旅行社接待166200人次,营业收入1697000元,同比分别增长481和62.5%。旅游景区接待656.86万人次,业务收入8470654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26.4倍。年末全国共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6家。涉外宾馆饭店接待135.66万人次,营业收入740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19.3%,平均客房出租率68.3%。

对外交流在增加?

萧山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于1993年经外交部批准与山梨县建立友好关系。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6102亿美元,增长19.4%,其中进口20.06亿美元,出口40.96亿美元,分别增长9.8%和24.8%,实现贸易顺差20.89亿美元。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99家企业出口超过654.38亿美元,39家企业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54.38亿美元和5家。出口队伍日益壮大,现有出口企业938家,自营进出口权生产企业959家,外贸公司293家,海外公司43家。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3.2%;纺织品出口增长25.1%;服装出口增长14.2%;羽绒及其制品出口增长27.7%;家具出口增长25.7%;化工产品出口增长1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大幅增长,幅度为48.1%。

吸引海外投资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03年、2004年台湾省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评选的大陆强烈推荐投资城市,2005年第一、第二。利用外资取得新成就。把吸引外资作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重点,加大东部吸引台资的力度,鼓励招商引资和结合外资,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2006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0家,增资项目75个,总投资331676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2个。当年合同利用外资11035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96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8.5%和47.6%。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43.8+0.9569亿美元。共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萧山,投资领域涉及三个行业。全年引进区外内资项目228个,协议内资54.3亿元,实际内资28.7亿元。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越来越美,新区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完备。全区里程达到2105.84公里,各类交通运输总货运量5600万吨,全社会客运量1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1%。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91亿元,增长24.7%。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通信等新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73.06万户,增长9.0%;移动电话92.6万部,增长5.2%。全区主要电话线路(包括移动电话和小灵通)普及率达到139.77线/百人。宽带网络已基本覆盖城区和主要集镇。年末全国注册互联网用户1.4万户,其中宽带网络用户1.3万户,比上年增长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