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用)的理解
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1)在这期间,我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了很多,使我认识到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思考,多想办法,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中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下面说说我们的感受:
首先,教师必须重新理解教材,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就是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它强调普及数学学习内容的应用价值——它能满足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地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从而教会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知识,使人们在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追求。比如以前在我们的数学内容中,计算有点难,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的难度降低了,更加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逻辑性。改变了课程“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和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了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过去,老师们经常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他们仍然被迫按照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和组织者,学生必须跟随教师的脚步。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我要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总之,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上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第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过去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它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价学生,更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学生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的评价。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必须多思考、多想办法,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快乐地学习数学。
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2)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新的理解。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新课改。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来说说我的学习经历:
第一,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意义,课程性质的确定,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修改后的数学含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和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重申基本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多元发展”。
新课标提出了课程标准原实验稿的六个基本理念: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现实”,有意义,有挑战性,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内容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个性化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比如教“连续增加连续减少”这一课。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料,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情况、想法和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性的学习者。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掌握知识。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具有多种评价目标和方法的评价体系。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信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计算器和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大力开发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其中,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两篇文章合并为一篇,成为五个基本概念。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
三、“两基”到“四基”目标,目标要求更加具体,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活动体验。
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仍然保持总体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结构。注重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的结合,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基本活动的经验。”这样的变化使得我们的教师更加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基本的活动经验,不断拓展思维,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这就对学生的目标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
第四,梳理10核心概念,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模型思路的构建。
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并提出了10个与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几何直觉、数据分析感、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维、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并对每个核心概念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类核心概念的梳理,更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模型思想的渗透,尤其是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前很多孩子只解题不思考问题,也不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外推,这样才能清晰的梳理出具体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会更清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学生。没有什么比用你的手触摸它,用你的眼睛看它更能真正获得一种感觉。《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课程,课堂应该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会真正实现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超市和教学分类之前,要求学生在妈妈的陪同下在超市里走一走,看看超市里商品标签的样式、内容和排列;在理解图形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触摸和摆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通过触摸直接体验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通过学习20x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旧的教学模式,不断研究教材,学习新的思想和方法,更好地了解我的学生,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我的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我才能适应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
来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的感悟(三)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倡导“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想。
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思考,多想办法,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中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最近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理解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好每一堂课,促进数学课程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主要矛盾。教学模式一变,学习模式也跟着变。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在课堂上理性的呈现出来,证明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尽力打破传统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错误倾向,真正树立教育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和应用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终身需要的数学能力。
2.我还会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材,找出它的写作意图和系统特点,找出教材、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我设计的各种教材的意图和重点,从而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地设定教学重点,找到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立足点,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材和本人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材的各种设计,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实施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内外沟通,平行学科交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的数学实践机会,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功,接受熏陶和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牢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导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深造。因此,教师确实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地位,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给学生留下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真正引导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平等的与老师交谈的机会,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生可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四)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因此,通过重新学习新课标,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备课的方式很多,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少。教师注重自身良好的语言技能(如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等。)、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文字的表达(如板书有序、插图清晰、工整等。)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是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在备课时要讨论学生如何学习,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应该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做作业。要考虑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一个教师教学的水平,不仅仅是他传授知识的水平,更是他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
二、课堂:变“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即使教师充分考虑了学习情况,也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景,尤其是当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比预定的、计划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
教师应充分利用直接生成因素,展现灵活的教学机智,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为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一个老师的尊严,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回答或者被老师忽视,或者立刻表现出不高兴和不耐烦,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就会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学习。所以,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必须是开放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建立起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相互学习,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把握教学机会的意识,必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充满活力,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上课提问要注意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和现成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完全是基于自己的理解。
答案一定会丰富多彩,可以作为我们老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回答给予肯定或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第三,变“权威教学”为“* * *讨论”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角色的转变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即教师传统的居高临下的地位将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将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沉闷和严肃应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此,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达、管教、教育,更多的是启发、帮助和建议;师生关系不再以知识传递为基础,而是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安静的沉思中产生的,大多是在积极的发言和相互的辩论中产生的。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原有的学习灵感有时会消失。
第四,变“老师说”为“学生多说”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断,从而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并将这一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也有指导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发言。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学生说对错,或者说多少。至于他们讲的是否完整,按什么顺序讲,老师也不太关注。
这无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说话。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话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说话的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习题卷子里。比如口算已经名不副实了,大部分都被笔算代替了,学生做起来也不轻松。
其实过去很多老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教学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教材也可以这么做。
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让学生学习的枯燥乏味的课。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练习和说话,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然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