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散文

一,

小时候,家就是父母在的地方,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

家里很小很简陋,几间土坯房,一圈土墙,却很温馨。

从落地,到蹒跚学步,再到爬墙,开心快乐。

从家里走出去,上小学中学;我又离开了家,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每年元旦,我总是回家。

家没变,还是小而简陋,但回到家,心会踏实。

家逐渐成为灵魂的归宿,生长到大脑,融进生活。

外面的世界再繁华,诱惑再多无处不在,它永远是属于别人的,而不是属于自己的。无论你去哪里,去哪里工作学习,你最终都会回来,回到你的家。

家似乎有很大的能量。无论何时何地,它总会吸引我回来。

之后在城里买了房,有了新家,成了我口中的家乡。

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去外地定居新家,或者他们不断回来,我们一起回老家。

也许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带着父母,爷爷,会回来探望,回到曾经的故乡。

慢慢的,故乡成了一种向往,成了一段历史。

将来,我的家乡会成为一个符号,我的祖籍,我梦里的东西。

随着新家园的建立,家、故乡、祖籍将依次升级,并将逐渐成为历史。

一代又一代,家庭在变,在变。

第二,

过了半辈子,越来越喜欢怀旧,怀念老家,回忆爷爷传给父母的家乡。

小时候,我的家是泥做的:泥房子,泥墙,泥地板,泥街道。房子的内部也是用泥建造的:精细的泥墙,坚硬的地面,土坯建造的可加热的炕和土灶。只有土炕的门面上盖了几块青砖,是我们家孩子爬上爬下弄得光秃秃的。

父亲告诉我,爷爷那一代是兄弟三人,穷人家多男少注定很难。爷爷的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娶了三个爷爷。买砖,买檩条,买木头,请人做门窗。剩下的都是土做的:打土坯,用泥砌墙,用泥抹墙,用泥压实地面,用土坯建炕。取之不尽的土壤。后来这些钱主要花在了人工成本上。好在三个男人都是现成劳动力,请几个壮汉管理一日三餐,能省不少钱。爷爷,我父亲是唯一的男性,他成了家族唯一的血脉,自然继承了所有的财产。

我是这个家族最后的继承人。我在童年时目睹了那些几乎遍布全国的百年老屋,感觉很旧很破旧。露出地面的几层砖和缝隙已经盐化。因为时间久了,泥土和砖面都变成了盐碱粉,砖缝很深,砖角已经盐化,露出外面一条长长的河卵石般的外观。一整天,几个破布袋的老头拿着扫帚扫着粉末,放进口袋里去弄掉。这个活动叫“扫硝土”。据说回到生产队提炼芒硝,作为制作鞭炮的原料是副业。父亲把继承的几间破房子当成传家宝,珍藏着。他总是赶走那些扫走硝土保护自己房子的老人。每隔两年,就让已经是瓦工的舅舅补外墙的麦秸泥。据说不开裂,耐雨水侵蚀。屋内的墙壁,因为长时间烹饪,烟尘形成了黑墨般油腻的表面。即使是晴天,室内也是漆黑一片,能见度极低。

哥哥姐姐长大了,终于有能力改变这个全是土做的家了。外墙至少有一层砖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墙面造成的破坏。父亲不愿意拆掉那栋充满他回忆的老房子。他的灵魂早已与这座老房子联系在一起。他想留个念想,想在别处弄块地盖房子,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最后在家人的催促下,我们忍痛割爱,决定把百年老宅拆掉。我记得父亲当年一脸忧郁,甚至眼里含着泪,有些不舍。对于老人来说,老房子就是他的家,是他的灵魂。拆了它,毫无疑问,没有灵魂的港湾。即使建立了新的,至少也有一段时间的迁移和适应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家里已经成了砖家。虽然内墙是土坯,但墙是白灰抹的,地板是砖铺的。总之,老宅在整个土的家已经完全消失了。

几年后,我考上了城里的一所学校,从这个家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学习和工作。认识我的爱人,一个从春天走来的温柔美丽的女孩,仿佛是上天的恩赐,从此改变了我对家的理解。在我的印象中,她穿着一条蓝色的裤子看起来很苗条;白衬衫,小圆领,圆脸,眼睛放光,很精致很文静;有时我会穿一件黄色的衬衫,像春天的茉莉花,欢快却安静。当我领着她走进一间内外两室不足15平米的婚房时,我觉得狭小的空间容不下她美丽的光环,心里无限自卑。她应该有一所足够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和一个带花园的大院子,让她做那里的女主人,我心里暗暗答应。

我爱人一直笑着,似乎一点都不在乎这个。她安静地生活着,认可这个家,开始小心翼翼地打理这个微型的家。在她心目中,阳光的男人就是她的天空,无论她住在哪里,都是阳光的地方,温暖的家。家的概念中心是人:暖男,温暖的家;阳光的男人,阳光的家;谦虚的人,和谐的家。有追求的男人,富贵荣华的家。无论什么样的家,女人都需要细心呵护才能锦上添花,熠熠生辉。从此,这个微型的家随着爱人的天性变得一尘不染,整洁有序。原本很小的房间变得有些松散和空间感。

爱人的入行最大的改变是,我再也不会离开这个家,也不会走向远方。不知道是她的吸引,还是她在这个家里创造的吸引。

四年过去了,在这个小而温暖的家里,我已经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我的爱人也默默的履行着一个母亲和一个妻子的责任和义务。15平米的小家,幸福温暖如春。两个娃娃跑进跑出,增添了许多欢乐。爱人沉浸在幸福中,脸上依然挂着温柔的微笑。

我没有忘记我的承诺。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宽敞明亮的房子和带花园的大院子的蓝图。

婚后第八年,我找了一块500多平米的地,开始经营。设计,备料,找施工队,施工装修,八年前,我在心里做了百倍的努力。两年后,老婆真的成了一栋现代化砖混结构大房子的女主人,还有一个带花园的大院子。我如释重负。

爱人还是笑着开始打理这个比以前大了十倍的家。很快,这个家就随着爱人的天性变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宽敞明亮。我填了几套家具,买了一整套家电,丰富了现代气息,让家变成了升级版。

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每天从这里快乐地上学,我也可以放心地在外打拼。晚上,我们回到了自己设计建造的家,享受着劳动的果实和快乐。

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却和它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付出而珍惜,因为劳动所得而喜欢,因为热爱而创造。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这个家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是身心寄托的港湾,是永远无法分离和离开的地方。

第三,

进入本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买房进城。楼市火热,楼房在阳光下和半阳光下被抢光的现象愈演愈烈。因为对自己设计建造的家的深情,我一直持相反的意见,用中国楼市最好的预言家的预言说服自己和身边的人,但市场经济一次次的无言以对。最后我用所有的钱付了首付,成了房奴。换句话说,时髦的话:用未来的钱,提前买了今天的生活享受。

当我拿到交房钥匙,开门去看房子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是不是我自己的房子,能不能成为一个家。当我请装修公司做好装修,进入房间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现代简约的风格一览无余,我在问自己:这是我喜欢的家的样子吗?当家具摆好,家电一个个摆放到位,各种功能设施一个个完成,我还是觉得这不是我的家。

爱人微笑着入住,忙得不亦乐乎,把各个环节都提炼美化,很快就顺了她的本性。这次房间里有花,三层花架,还是那么清新干净整洁优雅。

从那以后,我爱人就住在一栋楼里。我每天开车从市区上班,回到市区上班,家就在市区。爱人住在乡下的大房子里,我从乡下上班,下班回老家住。我的家在乡下。

有一天,爱人问我:“家在哪里?”我随口回了一句“我老婆在哪里,我家在哪里?”马上就觉得自己的语言太聪明了,是语言经过锤炼后的升华,极其抽象。

的确,是回到爱人身边的家的感觉,是两个爱人的精神栖息地。不管你住在哪里,都没关系。家已经从一个物质概念变成了一种精神意义。

再看我老婆,还是笑着,眼里含着泪。这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女人,现在明白了家的意义,被爱情冲掉了。多么大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