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集(5篇)
1.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教科书分析
这个练习是以“二十年后的故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我的家乡会发生什么。比如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首先,要大胆想象20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然后整理出习题大纲;然后根据提纲,详细写重点;最后,交流练习,提出修改建议,修改练习。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20年后家乡环境、工作、生活的巨大变化。
2.把想象中的场景或事件整理出来,根据例子做个提纲。(关键)
3、根据提纲,分段叙述,写出家乡的巨大变化,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关键)
4.向对方提出修改建议,认真修改自己的习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范文。
学生准备:采访了解家乡20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家乡20年后的变化。
班级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旧对比,激发兴趣
1,精彩: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张照片。请看——(课件展示的是我家乡二十年前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老师二十年前的家乡。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泥泞的路,吃的穿的都很简单。现在展示你家乡的照片。这是我现在的家乡。看,变化多大啊!
2.过渡:你的家乡呢?结合课前访谈活动,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
3.导读:二十年,风景在变,人也在变。看,我们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了,现在的楼房也越来越高了。20年前,手机和电脑还不普及,现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啊!(课件展示问题。)再过二十年?我们的家乡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今天,我们要写一个练习题,题目是“二十年后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家乡20年来的变化信息,丰富学生的表象,用“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情绪,融入角色,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想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中的“二十年后”我知道这次我要写一篇想象的作文。
2.过渡:同学们,二十年后的家乡,我该写些什么?(板书:写什么)请打开课本,自己看作业要求。
3.自己读,把这个练习能写的东西整理出来。老师的相机板书:家乡变化的环境,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设计意图:小学生在写想象作文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要么是学生在想象的作文中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象不合理,不现实。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选择素材,让学生明白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编乱造。
第三,举例引导,激发想象力
1.老师引导学生谈论他们能写什么。老师拿着相机在黑板上写:街头公园、小区广场、科技交通...
2.教师以“街道”的变化为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1)你现在对街的感觉如何?怎么形容呢?
(2)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谈论街道的外观,街道的栏杆,沿街的植物,沿街的建筑和街道的夜景。
3.继续启发和拓宽学生的思维: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1)小组交流他们最感兴趣的变化。
(2)课堂交流中,教师适时地通过“提问”和“补充”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情节说具体的,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注意引导学生“合理而具体”的想象。)
设计意图:教好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发展丰富合理的想象力是首要任务。这个环节重在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实例丰富学生的表象,用“变”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写作。
第四,列出提纲,理清思路。
1,课件展示教材大纲,引导学生阅读,并仔细观察,交流思想:大纲练习有什么好处?
2.讨论交流:如何做提纲?
3、交流总结,确定大致写作思路,根据模式写提纲。
4.集体交流,适当修改,老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重要的是先写提纲。“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轮廓,就像盖房子有了框架,墙壁也不会倾斜。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完成初稿。
1.独立写作,根据准备好的提纲独立完成作文。
2、老师巡视,对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老师的巡视就是启发和引导遇到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选词造句,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
六、展示作文,交流评论
1,自查自纠:文章写完后,大声朗读你的作文,把你的练习初稿写得更完美。
2.邻居沟通:与同桌或邻居沟通,提出建议。
3.小组点评:大家交流一下作文,看看谁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作品个性十足,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4、全班点评:小组点评,每个小组都评出了优秀习题。展示优秀作品,* * *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 *互相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分享。通过交流,提出修改建议,思考怎么写,怎么修改提高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
2.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2.培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3.积累关于月亮的诗。
学习重点
培养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障碍
培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学前准备
1.利用书籍、报纸和网络收集有关咏月的诗词和美句,抄在小卡片上。
2.其他关于月亮的诗的小组评论。小组长把有价值的欣赏记录下来,合成一篇欣赏短文,供全班同学交流。
学习时间
1课时
方法指南: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主旨。
2.学会欣赏诗歌,从而欣赏《明月之诗》,培养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
3.学会想象和描述美丽的月亮。
4.你是班上的小主持人。请大胆跟老师说。你在这门课上表现好吗?你学到什么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你学得开心吗?
5.朗读和背故事是积累古诗词的重要途径。
学习过程
(1)进口
“背明月之言,唱婉约之章”是历代文人雅士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习如何欣赏这些名句。
(2)《十五夜望明月》赏析
1,我可以读这首诗:
2.我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
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中,盛轻声吟唱,走进诗中,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记得什么?
3.请欣赏《十五夜望月》这篇文章,请体验并进一步讨论。有哪些亮点?哪里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
《十五夜赏月》赏析
在唐代,这是一首比较好的诗。
夜深人静时,诗人仰望明月,陷入沉思,感到一阵寒意。他轻轻的来了,却忍不住胡思乱想。在广寒宫,寒露一定也打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加绵长,发人深省。
一起看月亮,秋天的感觉和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诗人对家人的分离感到失望,于是从月宫的荒凉中引入了深深的相思。他的《秋思》一定是最真诚的。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渲染了中秋赏月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将读者带入一种远离月亮而又深思的意境,并以一声声叹息的无尽结局,离别与共思的情怀十分委婉动人。
我想补充的是:xxxxxxxxx。
(3)背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交换和欣赏准备好的关于“月亮的诗”的小卡片。小组长把学生的欣赏或评价记录下来,大家开始把有价值的、有个性的观点合成一篇欣赏文章,供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展示媒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初升的月亮、小楼新月、水中月亮等。).学生可以想象和联想自己的感受。
㈤学生总结
你觉得这门课好吗?解释原因。
(6)在比赛中默读诗,默写。
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带着感情读文本,体会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进口
1.展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
2.揭题:桂花对本文作者琦君有着特殊的意义。有什么特殊意义?请读课文。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说了什么?
2.传达主要内容。
3.文中哪一段具体描述了童年时的“摇花乐”?
第三,阅读启蒙运动以来的经验“音乐”
1.学生自学第五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
2.交际:哪些词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图,想象情境,带着“开心”的心情读完这一段。
4.桂花给琦君带来的“欢乐”不仅仅是“震撼”。想想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乐趣?学生分组学习,体验桂花带来的其他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尝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第四,想象情境,实现“思考”。
1,琦君中学毕业后移居杭州。杭州的桂花怎么样?找句子。
2,但是妈妈说xxxxx。(简介)
3.妈妈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象母亲当时的表情吗?指导朗读。
4.在我妈眼里,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我的家乡?
5.读最后一段。
动词 (verb的缩写)扩展:
你知道还有哪些像这首一样表达乡愁的诗歌或文章?
4.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教材分析:
描述了四合院与居住建筑的区别,指出四合院中的邻里关系是亲近关西的,而居住建筑中的邻里关系是疏离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感受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温暖。
3.体验作者抓住具体事物表达感情的方式。
重点和难点:
体会邻里之间的互助和谐,体会作者对四合院的怀念。
教学方法:
讲课方法
教具:
多媒体的
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四合院不熟悉。
教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独立阅读
自己阅读你的想象
体验情绪
第二,阅读指导
1.开始时,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
正确读发音,认识生词,找单词画,流利读课文。
2.抓住重点段落,学生自己读。
(1)读第2-4段,思考为什么小四合院给作者的印象如此深刻,如此神奇迷人。
(2)学生讨论交流。
(3)体验作者抓住具体事例表达感受的方式。
(4)了解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3.讨论:为什么要增加第一段和第四段?
第三,中国实践
了解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筑。
四、作业:可选
5.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一、设计理念:
以传统媒体为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它体现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自主阅读、认真思考、讨论、交流、感悟和吸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用学生自虐、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深刻的句子。
2.学习一心为目标、脚踏实地、不断前进的挑山工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的是令人信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带着感情阅读重要段落。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阅读题目,开始思考
1,一起看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来谈谈采山人。
(点评:此环节从全文考察学生的综合和概括能力。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直接使用原文中的句子,基础好的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理解,体现水平。)
(二)揭露重点,激活思维。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一个看山人。请看一看。(把这幅画垂直挂在黑板的中央)
2.找到与图片对应的部分。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阅读。
(点评:此环节采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奔课文中心内容,摒弃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期学习创造时间条件,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自由选择情感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4.看完这一节,你对作者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1)泰山那么多美景,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图?
(2)为什么总把他挂在办公桌前?
(3)我需要什么?
(点评:根据板块内容,老师自由思考和提问,老师只是进行整理、分类和筛选,给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3)专心写作,积极思考。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由郭锁银。教师提供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在自学小组中讨论:
1.遇到一个登山运动员是什么感觉?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
(1)阅读说;
(2)图像合成理论;
(3)自身感受的理论;
4导读。
老师的镜头轻推: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征。
2.为什么我好几次看到扛山人追上我们你都很惊讶?
引导学生联系上一篇文章找出挑山工和游客的区别,并写在黑板上。(见黑板设计)
3.为什么挑山工经常跑在我们前面?
引导学生理解扫山人说的话,并用投影展示出来。
4.拟定一个关键词组合书。(继续,四处看看,玩得开心)
5.我从看山人的话里听到了什么?
相机理解:有说服力,有意义。
(点评: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学生的问题设计的,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寻求。)
(四)延伸表达,超越文本思考
1,自测自己的问题;
2.听了看山人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对你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接触生活现实,或者接触自己看过的寓言、童话。
3.激情总结:
事实上,不仅那个作家需要这幅画。坐在这里的老师和所有学生都需要这张照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需求好吗?
(点评:这个设计是基于理解前面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把一些由外而内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知识)(点评:这个设计是基于理解前面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把一些由外而内的知识连接成自我知识)
4.工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