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或增加作业,而是读、读、再读。”在当今信息激增的社会,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培养他们强大的课外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利益是需求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一)、榜样激励。榜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同样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介绍一些国内外热爱阅读的名人,如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老舍、叶圣陶、冰心等。还可以在班里树立榜样激励学生,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愿意读书,才能有更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2)欣赏片段,激发兴趣。教师从文章中摘录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朗读给学生听,或者介绍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3)活动精彩。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在有趣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相关的收集活动,促进课后的课内阅读,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比赛,如故事王比赛、诗词王比赛、手抄报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第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阅读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1)做好阅读材料。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辨别力和免疫力差。现在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阅读材料的推荐工作。在推荐书籍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教育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要给学生一些精神上的启迪,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的行为习惯。现在,口袋书和漫画书在学生中很受欢迎。这些书中有些充斥着暴力和色情,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作为老师,在选书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2)智能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籍必须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3)兴趣原则: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看学生不感兴趣的那么深奥费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学生无论是喜欢漫画书还是漫画都可以尝试。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在推荐阅读材料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卡罗娜之后可以让学生读《爱的教育》,学习《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2)推荐适合年龄特点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在推荐阅读材料的时候,不能一刀切。我们必须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书单。比如三四年级的孩子,识字比较丰富,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推荐《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2)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抓住关键词和短语,仔细揣摩,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略读是指先阅读序言、摘要、编辑要旨和目录,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章节标题和段落的首末句,最后浏览全文,总结要旨。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经常略读。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略读分为观光阅读法和筛选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扶与放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拔苗助长。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阅读,感受课文大意,再精读分析,最后对节选进行点评。(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文笔”。课后阅读要培养学生“无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有很多种类型:抽象型:摘录好的词句、科学趣闻、生活常识等。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式:读完一本书,记下要点或基本内容,掌握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想法,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受型:再看一本书,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感受和体会,提高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继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要通过提示例题、摘抄评语、交流感受来提高学生记笔记的能力。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海中徜徉,在书海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