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63笔记刘成连。

01生活越玩越好。

& gt& gt玩玩具不一定意味着灰心。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学到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学习,而不是让他们只带着课本和练习册回到家里。

我家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

& gt& gt失败是成功之母,“输不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在游戏中输不起的孩子在其他竞赛中也输不起。

& gt& gt混日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后患无穷。

& gt& gt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陪着玩,父母只能同时扮演父母和同伴的角色。

& gt& gt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时间玩,而是家长周末不想陪孩子玩,因为这需要家长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既然是父母,就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养孩子就像种庄稼。只有在特定的成长阶段给予特定的营养,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有些机会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敏感期都转瞬即逝。

自然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

& gt& gt然后让孩子在性格形成期尽可能多的接触大自然。

& gt& gt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瑰丽之美,在那里永远无声无息。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和感受,才能感受深刻。只有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孩子才能真正热爱、敬畏、爱护、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 gt& gt玩雪即知雪,见树即知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们把他们的身心投入其中去感受它的美丽。这样一个体验快乐、锻炼勇气的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

一个花了一个月完成的谜题。

& gt& gt人生有很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实现目标需要坚持和耐心。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把事情做到底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 gt& gt“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往往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Michelle)经过多年的跟踪实验证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自控能力,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恰当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克制冲动和抵制诱惑,执着地保证目标的实现。而那些“延迟满足”能力不足的孩子,会有一些越轨的行为,比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上课做小动作,放学后四处玩耍,急躁、缺乏耐心,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害羞、固执,遇到挫折容易烦躁,遇到压力退缩或不知所措等。

从小锻炼有很多好处。

& gt& gt运动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自信心,提升在群体中的知名度,拉近与同学的距离。运动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合作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呼朋唤友很受欢迎。

& gt& gt“缺少同龄人比考不上更可怕”,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孩子的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孩子未来立足社会的基础。

读书浸泡在书的海洋里

& gt& gt父母给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孩子可能会喜欢读书;父母给孩子营造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可能会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应该做的是:第一,让孩子有书读,第二,让孩子读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读的书;“读一本书”就是让孩子接触到书。

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

& gt& gt希望所有的家长无论在哪里,条件如何,都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做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好好读书,和孩子一起成长。

& gt& gt更令人担忧的是,读书不好导致的知识匮乏,影响全民素质。

& gt& gt其实除了考试,孩子的精神滋养、情操熏陶、知识拓展等。必须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支撑。市场可以是功利的,但我们的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让孩子阅读真正能帮助孩子心智成长的书籍,而不是只盯着教学辅导书。

书店是我家的“第二书房”

& gt& gt相对来说,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课外活动方式。既能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又能提高智力。孩子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书本的内容转化为图画和图像。这种转变其实是一种再创造。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阅读时,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能得到充分调动。当孩子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时,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他们会不自觉地记住书中的情节。换句话说,在整个阅读环节中,孩子的想象力、思维、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得到了锻炼,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智力因素。

有书读,还要让孩子读书。

& gt& gt孩子们喜欢阅读。毕竟书里的世界很新奇,能满足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做的是:第一,让孩子有书读,第二,让孩子读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读的书;“读一本书”就是让孩子接触到书。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因为家里到处都是书,孩子被书吸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只要一个孩子喜欢读书,电视和电脑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一本腐烂的“百科全书”

& gt& gt面对极度渴求知识的孩子,家长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什么问题都回答。所以,我觉得给孩子准备一些参考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当孩子问不完的问题时,就能和他们一起找到答案。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通过探究事情的根源得到满足,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成就感也得到满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好奇心和成就感的满足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法宝。

& gt& gt给小学生选择参考书时,要考虑可读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参考书不仅可以给孩子解题,也是平时很好的阅读材料。总之,在选择时,要考虑内容和风格是否适合孩子的口味,尽量选择纸质较好、外观舒适的参考书。

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有书读。

& gt& gt12年前,我跟随父母来到北京,第一站就是101中学门口的小院。我租了一间8平米的小屋,开始了和老家完全不同的生活。从此,院子成了我3岁时的天堂,每个角落都印着我奔跑跳跃的影子。老院门是用砖瓦搭建的简易房。院子里,枣树、香椿树、杏树相互掩映。这个小院子里埋葬着无数快乐的回忆和那段纯真的童年。

& gt& gt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像给孩子安装了一台发动机。

& gt& gt女儿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中上游。她在高二高三的时候脱颖而出,最后考上了北大。我感觉是因为她从小积累了很多阅读知识,最后达到了积少成多的效果。

妈妈的“下水”作文

& gt& gt从女儿的第一篇作文,到高中所有的单词,包括日记、周记、随笔,我都一一珍藏。在她高三的时候,我和老公把这些话编成一本书,印成册,取名《野夫纪》,在她成人礼上作为成人礼送给她。拿着一份凝聚着爸爸妈妈的爱,见证了18她成长和心路历程的成人礼物,女儿抱着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 gt& gt有一次听被称为“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第一人”的孙瑞雪的讲座,她提到在她的学校,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写作文的。他们的做法是孩子说,家长写。当孩子给父母讲故事或口头描述一个人时,父母要逐字逐句地记下孩子说的话。在孩子讲完,家长写完之后,家长会把两个人刚刚完成的作文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受一下是否需要修改。如果孩子觉得需要修改,家长会听孩子的,在原文的基础上修改。之所以允许家长写,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有很多字不会写,写作能力不够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是助手,不给孩子任何建议。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一篇完全属于自己孩子的真实作文。这样“写”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离开父母,自己写作文。孙老师说,她学校的孩子们写的作文都很真诚,很生动,很感人。

学习是一种糖果。

& gt& gt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不断成长进步。所以没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耐心等待初学的同学。

& gt& gt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生涯的蹒跚学步阶段。所有的学习活动对他来说都是新的,需要一点一滴的培养。很多表现不好是因为学习不熟悉的内容带来的困难。没有一个孩子天生会写字和算术,写字慢,考不完,甚至记不住学过的东西。这些都是很多孩子的正常表现。也许有些同龄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更好,但那只是因为孩子不同,没有好坏之分。

& gt& gt在帮助孩子度过学校的最初阶段时,父母既是指导者,也是同伴。前提是父母要以接纳和爱的方式帮助孩子。

& gt& gt亲爱的父母,我们送孩子去学校学习。怎么让他一入学就把什么都做好?人要在学习中犯错,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慢慢成长。所以,请把孩子的一切表现都当成成长中的正常表现,耐心等待他!

关心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 gt& gt父母送孩子上学,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其实小学作业不多,只要孩子能跟上并掌握所学知识,保持学习兴趣,会让孩子继续想获取知识,最终拥有生活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不断激励和实现孩子的自信

& gt& gt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孩子来说,当自我价值感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很喜欢做一件事,而大人不断的认可和表扬会让孩子感到“我很强大”,这就是自信的感觉。

好心情是上学的磁石。

& gt& gt一时的好心情当然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而持续的好心情可以让孩子长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谓“心情”,通俗地说,就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某种情绪。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有持续的好心情,每天都处于愉快的状态,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要让孩子有一个好心情,和谐的家庭关系更重要。

是时候培养学习习惯了。

& gt& gt学习习惯包括日常预习和复习、阶段性总结和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以后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尽早培养习惯,不要等到有问题的时候。

& gt& gt“小人得志成自然,习惯成自然”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一样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从一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涯非常重要。

& gt& gt初步形成习惯需要21天,基本形成习惯需要90天,也就是3个月。如果一个习惯要固定下来,家长和孩子需要坚持三个月。而且,这三个月最好不要重复。重复多了,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孩子习惯的培养其实是对家长耐心的考验。如果父母通过了这个,孩子们就会通过那个。

& gt& gt所谓“专用时间”,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比如,我们和女儿商量,晚上7: 00-7: 30是做数学作业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专门用来做数学作业,不允许我们在这半个小时里溜达出家门,也不打扰她,不要给她送水果、水等。如果她有什么不会回答的问题,第一时间留着,等这个科目的作业都做完了再问父母。做完一个作业,可以休息一下,换个思路,再开始写另一个作业。同样,那段时间只做那一件事。这对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非常重要,孩子也会养成专注于事物的好习惯。因为毕竟在学校上课和考试的时候,家里没有那么多自由,也不允许随便上厕所和做其他事情。孩子还小,只要父母的话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他就听父母的。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不会像有些家长说的那样,一会儿出来喝一杯,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上厕所。

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阅读和写作

& gt& gt阅读和写作要练好“儿童技能”,小学打好基础,进入中学后会省很多力气。所以家长要配合学校,在小学阶段引导孩子多读书多练字,让孩子早点爱上读书写字。

课外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 gt& gt第一,尊重孩子的天赋,也就是在智力上的突出表现。要确定孩子学的是不是课程的素材,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真正喜欢,才能学到东西。第三,尊重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错过了关键期,可能终生难以补救。

孝敬父母,从大人做起。

& gt& gt一、与父母同住的年轻父母,每天离家前和回家后,都要主动向父母问好。这是《弟子规》里说的:“你离开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们,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见到他们。”自力更生,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和财务责任,不要做“啃老族”。第二,如果和父母分开住,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好,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爷爷奶奶不在面前,但是父母还是关心他们的。节假日带孩子回去看看有没有条件。第三,父母老了要尽到赡养的义务,要义无反顾。这一切看似是我们作为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在教会他们如何对待父母。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gt& gt孩子的一生会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关系体系。他一出生就进入了家庭体系,上幼儿园就进入了学校体系,以后还会进入社会更大的体系。很多时候,他都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孩子,不仅是让孩子成为能对自己负责的人,更是让孩子考虑别人和自己的集体,成为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

& gt& gt在当前“学习好是好事”的教育环境下,家长确实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而不是只盯着学习,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收获而不是只盯着分数。

& gt& gt在植物界,牡丹和山楂同时开花。牡丹花在春天非常抢眼,受到大家的追捧;山楂花在春天非常不起眼,与牡丹花相比相形见绌。但是到了秋天,牡丹叶子光秃秃的枝叶,山楂会结满红色的果实,开始吸引人们的目光。

心理学让天使自己飞。

& gt& gt现在的孩子也有很大的精力,他们可以照顾自己。他们不是比我们弱,而是我们比父母弱。高年级孩子的家长要从过去的导师角色转变为陪伴和引导的角色。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在合适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 gt& gt孩子终究要独立面对人生的道路。就像学走路一样,父母只有放开双手,孩子才能走得稳;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父母只有摊开双手才能快速前进。人生的路不是这样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会成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人。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 gt& gt让孩子从小就练习自己做选择,这样以后在选择职业、生活方式、人生伴侣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迷茫,从而理性、积极、冷静地做决定。

亲子沟通需要心的沟通。

& gt& gt良好的亲子沟通需要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意识的沟通。首先要有时间和孩子沟通,然后要去了解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亲子沟通方式,最终达到教育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

& gt& gt每个人都有情绪化的时候,没学会管理情绪的孩子会表现出一切。这时候家长要理解、接纳,帮助孩子整理情绪,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父母会成为孩子的“精神营养师”,孩子调节情绪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锻炼。

& gt& gt每个人都有情绪,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兴奋、宁静、满足和放松,而消极情绪包括悲伤、失落、困惑、沮丧和易怒。积极的情绪能给孩子积极的力量,让孩子身心得到舒展。不仅学习效率高,孩子也会看起来健康、快乐、充满阳光。处于负面情绪中的孩子会感到压抑,身心成长会受到影响。

科学指导,健康上网

& gt& gt我感觉女儿对网络没有那么痴迷了,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女儿很多课余时间都在看课外书。因为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家里到处都是书,接触书比较方便,所以一有空就会看书。毕竟网上的那些游戏或者信息,都是书比不了的。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妈妈的孩子整天沉迷于电视(那时候还没有电脑),让她非常头疼。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带孩子去附近的图书馆。几次探访后,孩子们不再呆在家里看电视,而是更愿意去图书馆学习。因此,培养阅读的习惯是防止孩子沉迷网络的好方法。我相信,喜欢读书的孩子,即使上网,也绝不会上瘾。最多,他们会把互联网变成生活的调味品。第二,学习之后,我们给女儿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比如带她去郊游,去博物馆,周末放长假去旅游,甚至平时,晚上她写完作业,鼓励她邀请孩子去运动等等。这些健康快乐的活动占用了她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她没有时间去顾及互联网。我女儿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因为他们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他们并不迷恋网络。第三,满足孩子内心的欲望。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爱,渴望接纳,渴望肯定,渴望欣赏,渴望尊重。如果这些愿望能得到满足,他们的言行就会正常,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对女儿的每一个进步都非常满意,欣赏和表扬她。即使她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我们也会忽略或者鼓励她。爸爸妈妈一直接受和肯定,不断满足她内心的渴望,不断表扬和鼓励她一直有成就感。所以,她没有必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安慰。第四,我和老公都不玩游戏。虽然当时我和老公都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但是我们都是用互联网上班,从来不玩网游。我觉得这就是父母的示范和榜样。如果我和我老公不玩游戏,我女儿就没有机会去了解游戏,所以她不会玩很多。

& gt& gt第五,不要把电脑放在孩子家里。

用另一种方式交流和表达爱。

& gt& gt在亲子关系中,无论父母用什么方式与孩子沟通,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效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不可阻挡的过程。父母全心全意的爱陪伴,静静的等待和欣赏,就足够了。

我的“邮箱”和“论坛”

& gt& gt我读过一篇关于作家秦文君的文章,文章中提到秦文君和她的女儿也通过写信来交流。这种沟通方式的效果是惊人的。当初是女儿先给我们写信,我们回信。以后我们也会主动给女儿写信,告诉她我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甚至我们会把看到的好文章或者段子编辑好,放到女儿的“邮箱”里。尤其是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这样提出自己的想法,一般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们会更加理性平和。因此,女儿几年来总是读书写信,乐此不疲。

爸爸表达爱的独特方式。

& gt& gt就像王老师说的,父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在我眼里,你最重要!””“爸爸很爱你!“对孩子来说,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才能学会重视和珍惜自己。只有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孩子,才能有足够的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 gt& gt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麦克道尔先生说:“爱情的城堡是由‘时间’建造的。”父亲们,请花些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毕竟孩子的成长不等人,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

“契约约束”是必要的。

& gt& gt制定规则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家长要做好表率。父母是循规蹈矩的人,孩子跟着做,自然也会成为循规蹈矩的人。其次,家长的口头教育也不可或缺。父母要随时随地教给孩子做事的规则。以上两点,一定要以身作则。

& gt& gt既然在家立契约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就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因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理论上初步形成习惯需要21天,基本形成习惯需要3个月。也就是说,合同执行3个月,孩子的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不要做书桌上的“直升机家长”。

& gt& gt在父母的陪伴下,看似孩子每天都很好的完成任务,却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无法锻炼孩子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孩子的长期成长来看,习惯于依靠父母的“拐杖”,也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无力感,使其无法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

& gt& gt“直升机父母”是国际上新流行的一个词,意思是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直升机父母”的整体表现是过于关心孩子,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在中国,父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陪孩子做作业是很常见的。很多适龄儿童的家长,不管多忙多累,也不管孩子需不需要,都愿意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陪着孩子,随时提供帮助,认为这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其实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他应该也必须学会独立完成。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孩子解决问题就够了。

收集孩子成长的足迹

& gt& gt现在经常在网上逛博客,看到很多家长每天都写文章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这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写育儿日记的过程中,内心对孩子的爱不自觉地涌现出来。即使有小情绪,也会在写作的时候发泄出来,可以很好的调整心态。重要的是,这些记录下来的内容,是孩子成长的足迹,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gt& gt看

教师节给老师送礼。

& gt& gt作为学生和家长,尊重老师是应该的,适当送点礼物也不过分。但家长准备礼物应本着尊师、感恩、爱师的目的,应传达家长和孩子的真情实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不应以尊严来衡量礼物的价值。

& gt& gt其实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他最想要的是家长对学校教学的配合和对老师的尊重,他也希望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即使收到礼物,他也喜欢收到孩子的纪念礼物,越贵越好。老师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家长和孩子在学校对老师毕恭毕敬,孩子一毕业就变成路人。

张老师颁发的小奖品

& gt& gt对于父母来说,和孩子一起做这件事,每天都记录着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欣赏孩子。当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喜欢孩子,对孩子的爱也会升华。那么,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而融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