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学作品
小学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音韵学(语音释义)、文字学(形态释义)、训诂学(释义)等。传统上,这是儒家经典的主题。
刘欣在西汉末年创造了[1]这个词。他沿袭父亲刘向的《别录》,将经典分为《易经》、《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部。之所以叫小学,是因为当时贵族小学的“小学”里,关于人物的六书是主要的学习内容。韩曙志:“古人八岁入小学,故周家主养国,教六书。”西汉初年,萧何制定了以“字”选士的政策。此外,焚书坑儒之后,古代文献不断出现,经学兴盛,为小学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汉代的小学只包括文字学的内容。隋唐时期,音韵学被纳入小学范畴[2];五代增加了书法和书法品[3];北宋第一次扩展到训诂学[4];也有加入无知礼仪的。清朝的《四库全书提要》最终将其涵盖范围定义为今天公认的“三大学派”。由于清代文字狱盛行,大批学者开始钻研古文字这类相对安全的课题,形成考据学派,在小学盛行一时。
清末,在章太炎的倡导下,小学的称谓逐渐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西方语言学和文字学。
以上是维基百科的回答,我来介绍一下小学基础书:《许慎》《刘茜》《尔雅》《杨雄》。第一次回答,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