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标的内容谁有?

2012小学语文新课标最新修订注:所有黑体部分均为课标(修订稿)中新改动,或增删,或调整,或整合。

第一部分陈述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包括阅读理解、表达和交流在内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改变语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构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备读写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读写和口头交流,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也要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样的。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语文的影响,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汉语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验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语文课还要考虑语文的特点对识字、写作、阅读、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积极倡导。

(四)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适合他们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灵活的实施机制,并不断调整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九年一贯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按照1 ~ 2年级、3 ~ 4年级、5 ~ 6年级、7 ~ 9年级四个学习阶段提出了“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各学习板块相互联系,螺旋式上升,最终全面实现总体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读写、阅读、写作(第一阶段写作、第二、三阶段练习)、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全面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4.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教材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与评价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习汉语拼音。会说普通话。认识大约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情和理解。我可以阅读日常书籍,报纸和杂志,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丰富我的精神世界。能在参考书的帮助下阅读简单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

8.能够用具体清晰的方式表达你的意思。能够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用常用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9.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初步学会以文明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中文参考书。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期(年级1 ~ 2)

识字和写作

1.喜欢学习汉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了解1600 (-1800)常用汉字,其中800 (-1000)左右会写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够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书架结构。感受汉字之美。

4.书写姿势要端正,用字要规范、正确、工整,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学习汉语拼音。能整体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能准确拼写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记忆汉语拼音字母。

6.学会独立阅读。能借助汉语拼音识读汉字,通过词序检索查字典。(偏旁)

(2)阅读

1.享受阅读,享受阅读。初步养成爱护书籍的习惯。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理解文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在阅读中积累单词和短语。借助书中的图片阅读。

4.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和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活,对感兴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5.阅读儿歌、童谣、浅显古诗词,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

6.认识课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声调。

7.积累你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背诵50首优秀诗歌(段落)。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现7,更紧凑)

(3)写单词

1.对写作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写写想象中的事情,写写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2.愿意在写作中使用从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汇。

3.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口头交流

1.学会说普通话,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够认真听别人讲话,并努力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视听作品,能够复述主旨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为“精彩剧情”)

4.能够完整的讲小故事,简单的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5.与人交谈时,你自然大方有礼。

6.表达上的自信。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文: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全面学习

1.对周围事物好奇,能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问,结合课内外阅读,* * *与你探讨。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用口头或图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

3.热情参与校园和社区活动。结合活动,口头或图形表达你的知识和想法。

第二阶段(3-4年级)

识字和写作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积累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1800(比原来少200个)左右会写字。

3.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可以用词序检索和部首检索查字典和词典。(原文:会使用字典和词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够熟练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做到规范、正确、整洁。用毛笔抄写正楷。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用键盘输入汉字)(原来5个,现在4个)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最初学会默读,不发出任何声响,不涉及阅读(最初是第一期要求)。学会略读,大致了解文章。

3.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文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4.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对文中不懂的地方提问。

5.能够复述叙事作品的主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阅读优秀的诗歌,注重在阅读中体验情感,拓展想象,领悟内容。

7.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了解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句子,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素材。背诵50首优秀诗歌(段落)。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与同学收集交换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现9)

(3)作业

1.关注身边的事,愿意用文字表达,增强锻炼的自信心。我愿意把作业读给别人听,把作业的快乐分享给别人。(原第3条)

2.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写清楚。(原文:关注你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信件和笔记进行书面交流。

4.练习中尽量使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新鲜的单词。

5.学会改正练习中有明显错误的单词和短语。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练习每学年约16次。(原8,现6)

口头交流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形成征求意见和与他人讨论的习惯。

2.听的人能抓住主要内容,简单汇报一下。

3.能够清晰明了的讲故事,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生动地讲故事。(删除:尽量用文字打动人)(原4,现3)

全面学习

1.能够提出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信息。* * *跟你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用文字和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用键盘输入汉字。(识字和写作的最初目标,已调整)(最初为4,现在为5)

第三阶段(五至六年级)

识字和写作

1.独立素养强。我已经积累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线条工整,有一定的速度。

3.可以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验汉字之美。

(2)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动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书籍的默读不低于每分钟300字。学会浏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够借助字典理解单词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断文中的词义,分辨词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记叙文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述最打动你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你的喜欢、不喜欢、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读诗,从总体上把握诗歌,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影响和启发,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可以抓住要点,理解课文的基本解释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停顿和逗号、分号、句号的不同用法。

7.阅读优秀的诗歌,注意通过诗歌的语气和节奏来欣赏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60首优秀诗歌(段落)。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654.38+0万字。(删除原第六条: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可以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解释方法)(原第11条,现第八条)

(3)作业

1.会写字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

2.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珍惜自己独特的感受,积累练习素材。

3.能写简单的事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以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学会写常用应用文。(删除:学会写读书笔记)

4.自己修改练习,并积极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线条正确,书写规范工整。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5.运动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练习每学年约16次。(调整:不提40分钟就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作业)(原7,现5)

口头交流

1.与人交流可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2.愿意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认真耐心听人说话,抓住要点,简单汇报。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恰当。

5.能够根据对象和场合做一点准备,做一个简单的发言。

6.注重语言美,抵制不文明语言。

全面学习

1.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信息,尝试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策划的话题进行讨论分析,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针对大家关注的身边的问题,或者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影像,组织讨论、讲座,学会明辨是非、善恶。

4.了解搜索和使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第四阶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材(原名教科书)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要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4.教材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择要文艺美观,具有示范性(词序有所变化),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笔记、习题要少而精,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

7.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避免琐碎化,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的关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风格和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重为学生设计体验式活动和研究课题,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9.教材要开放,要灵活。在合理安排基础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政府、学校和教师留有发展和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10.教材编写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写作语言要准确规范。(增加)(原9,现10)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课本、教学挂图、参考书、其他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讲座、辩论、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公告栏、报刊廊、各种招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也可以成为汉语课程的资源。

2.各个地区和学校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语言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资源。学校要认真分析当地和地方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增加)

3.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为汉语教学配备相应的设备;还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为学生创造练习汉语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和使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文:多方面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相辅相成。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学习教材,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教学努力体现语文的实用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统筹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课堂内外沟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3)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融为一体的,不应视为外在的附加任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和感染,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