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历史

四川省各市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以巴河、嘉陵江为界,东起四川至湖北,南至广安至重庆,西至南充至成都,北至巴中至秦川。面积1633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

英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周属巴地,秦属巴郡,汉属巴西郡党渠郡。唐武德四年(621),在本县设朗池郡,北宋五年(1012),改为英山郡。古城遗址,有三个地方可以考。十景虽不全,白塔挺立。隋唐时期,与峨眉齐名的石刻和莫言造像栩栩如生。还有宋代窑址、恐龙化石、李特读书堂、青羊宫、西岳台、甲油岩、知止墓地、孔雀洞、龙兴寺等文物古迹。书画界名人辈出,能工巧匠众多。从宋代到清代,有57位进士被尊称为“御史大夫,蜀中状元”。在当代,杨伯开等* * *生产者领导的农民运动是“四川之最”。1933年,苏维埃政权建立,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英山5900多名仁人志士踏上革命征程,3800多名热血儿女为国捐躯。

改革开放以来,英山领导班子坚持抓住机遇,在团结拼搏中开拓创新,在奋力追赶中实现跨越。他们一直不断致力于改变英山落后面貌,英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革命老区充满活力。勤劳善良的英山人民正在用智慧和汗水向小康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英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巴河和嘉陵江之间。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渠县毗邻,北依渠县,东北与渠县相连。

英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巴河和嘉陵江之间。东南与渠县、西南与蓬安县、北与仪陇县、东北与平昌县接壤。面积1,634.27平方公里,既有山地,又有丘陵,还有大坝。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南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

英山多层次的地形和适宜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地面上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60多种。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玉米、甘薯和高粱、豌豆、豆类、大麦和大豆。大米和豌豆以其质量而闻名,并于20世纪70年代出口到东南亚。经济作物中,红麻、苎麻、黑瓜子、油菜、花生比较有名。黑瓜子和红麻分别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口。木本植物中,蚕桑、水曲柳、柑橘、桐油等闻名省内外。

英山还以猪、羊、鸡鸭闻名,成为全国、全省的生产基地县。猪鬃、猪皮、猪羊肠衣、山羊皮是传统的出口原料。野生动物有水獭、浣熊、獾、狐狸、果子狸、鹰、白鹭、猫头鹰;地下矿藏包括盐、石油、天然气和膨润土。

北宋第五年(1012),因县城四周山峦如营,故改称营山县。

英山郡历史悠久,周朝为巴郡,属秦国,当曲郡属汉。南北朝时期(535-547),在安固和都建有安固县、隋县和党渠县。唐武德四年(621),郎池县设在现在的县城。北宋第五年(1012),因县城四周山峦如营,故改称营山县。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境内各县合并后统称营山,隶属四川兴中舒府顺庆路彭州。嘉庆七年(1802),属四川北路顺庆路管辖。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川北行署管辖,1952属四川省南充地区管辖,1968属南充地区管辖,1993属南充市管辖。

四川英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英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有57人。可见英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以“嘉蜀之都科第之官”来赞美英山。

清初,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被迫从湖北移民,大批罗家迁往英山。从此,英山骆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英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罗氏家族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有一个部落,即我们罗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罗山县以织网为生。商朝时期,罗氏部落向周武王投降,* * *消灭了商朝。商朝灭亡后,周武王把罗氏部落命名为罗,后来罗氏部落被楚国所灭。

罗氏从湖北迁到四川英山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英山的贵族家庭。一开始主要是农民。此后,由于英山古城文化的影响,英山罗氏子孙的文化结构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营山有12个罗,其中罗天祥一个,东胜一个,济川一个,济川一个。从古至今,罗都是一个大家族。历史上有两个罗中了状元,一个罗能和另外两个人中了进士。有一个叫罗昌的书生,在进京赶考的时候,开了一个玩笑。他去的时候考官问他你那风水怎么样?当时,罗昌一时想不起来,就把周围的四座山连接起来,完成了一幅风景画。考官很满意。那座山当时叫什么?云贵山在山谷中绽放,白鹤飞过四山,羊羔下河吃清水,烈马跃过悬崖。

四首诗就能考进士是真的吗?时至今日,已无从考证,但罗氏家族中已涌现出多位中国知名人物。通俗《三国演义》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早已家喻户晓,著名军事家罗瑞卿也是应山罗的后人。

英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那时候我们老祖宗不愿意来,就用绳子把他捆起来。把他绑起来后,我们现在都有这个习惯。通常,我们喜欢把手放在身后,以示娱乐和休闲。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根棍子,这个地方有一个标记,表明它是绑着的。

罗氏家族在天文学、文学、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营山罗姓的发展中,他们将楚汉文化带入四川,对当地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山方志编委会主任王思荣:英山有很多蜀文化的遗迹。英山出现过很多文化名人和神奇传说,也有很多移民来到英山。这些人的到来也丰富了英山的经济文化内涵。

历经风雨春秋,英山罗姓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有的人从农民家庭进城成为有文化的人,有的人在四五十年代的战争中离开英山,离开家乡。但是近年来,不少罗姓后裔回到英山祭祖。

英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自古以来,我们罗氏家族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家庭。宋代编百家姓,罗氏排名72,罗氏宗族分布最多。全国是湖南,湖北,山东,安徽,福建,台湾省,四川,广东,特别是我们英山罗姓,还有台湾省的高雄,台北,有的还在。

清初湖广填川早已成为过去。今天,许多营山罗姓人回湖北老家探亲。不管走多远,他们都忘不了自己的家。

罗姓在数百个姓氏中排名第二十。以罗命名的名人很多:唐代文学家罗隐,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现代军事家罗瑞卿。

英山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极其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有960多种。盛产粮油、畜禽、柑橘、大麻、蚕茧、丝绸等。其中猪鬃、猪肠衣、山羊皮为传统出口物资,现已形成10大类25个优质商品基地,被列为全国山羊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

改革开放以来,英山老区逐步走向小康,工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形成了依托资源、开发建基地、基地促发展的新格局;工业形成了纺织、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五十铃汽车车厢已销往中国九个省市,多项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英山重点建设步伐加快,已到达境内;全县日产量超过65438万吨的复线引水工程已建成投产;开通5000门程控电话和光缆通信工程。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就。泰山被誉为“川北名山”,犹如蓬莱仙境。

英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以巴河和嘉陵江为界,东起四川至湖北,南至广安至重庆,西至南充至成都,北至巴中至秦川。

511322

637700

县人民政府驻

英山县辖2个街道(北城、南城)和19个镇(浪池、骆市、小桥、双流、回龙、东升、黄渡、老林、灵酒、小水、新店、绿水、三星、木牙、星火、虎杖、吕晶。白坪、清远、田童、斗坑、普岭、金堂、七间、太蓬、安固、法堂、双溪、义马、玲珑、铁定、戴河、联盛、凉风、文殊、龙符、林爽、琵琶、丰产、济川)。

英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周属巴地,秦属巴郡,汉属巴西郡党渠郡。唐武德四年(621),在本县设朗池郡,北宋五年(1012),改为英山郡。古城遗址,有三个地方可以考。十景虽不全,白塔挺立。隋唐时期,与峨眉齐名的太蓬山石刻和莫言造像栩栩如生。还有宋代窑址、恐龙化石、李特读书堂、西岳台、甲油岩、知止墓地、孔雀洞、龙兴寺等文物古迹。书画界名人辈出,能工巧匠众多。从宋代到清代,有57位进士被尊称为“御史大夫,蜀中状元”。在当代,杨伯开等* * *生产者领导的农民运动是“四川之最”。1933年,苏维埃政权建立,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英山5900多名仁人志士踏上革命征程,3800多名热血儿女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