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哪些方面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伟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创作的一组诗歌。诗人用象征手法赞美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和坚强,以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保卫黄河和中国。
它的旋律激昂,乐曲雄壮,气势磅礴,热情深远,充满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表现了黄河的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磅礴,源远流长,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通过)。
《黄河颂》应该是一首反映抗日救国主题的现代诗。是一首悼亡诗,以“悼”为主,在结构上与组诗《黄河船夫歌》第一章关系密切。《黄河船夫歌》描写:“天上乌云密布,惊涛拍岸。黄河船夫在风雨中搏击,历经艰辛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冲破了狂风暴雨的困难,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者出现了。站在山顶,他代表英雄的祖国儿女,唱响了黄河颂歌,用澎湃的激情讴歌了黄河的壮丽气势和悠久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伟大保护。他还表示决心学习黄河精神,把它铸造得和它一样伟大和强大。全诗抒发了以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分级结构
诗人一开始就通过称呼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直接揭示了黄河的形象及其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指明了“赞美黄河”的主题。之后是《望》,描绘了黄河汹涌澎湃的波涛,“浊流”和浩荡的气势。
然后分三个层次赞美黄河:赞美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赞美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保卫中华民族的天险;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赞美黄河滋润了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由实入虚,赞美黄河疆域辽阔,造福众生,并代表中国人民发出向其学习的誓言。
接下来,我落笔,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源自我的设想,引出了“中原一分为二”的内容,既写实又恢弘,条理清晰,规则严谨:
一、特写镜头——“波涛汹涌,/掀起滔天巨浪”;再就是俯视全景的一般写法——“浊流转身,/形成九曲链”;然后纵向描述了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脚下/到黄海边”;最后横向蔓延到黄河流域两岸——“将中原一分为二”。可以说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为后面的“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