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跳绳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让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了解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让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梁潇在跳绳)并附说明:今天小东、小红和梁潇在课间进行跳绳比赛,老师做了比赛成绩统计表。请看一下,告诉我们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们看着他们的手表报告:小东跳了62次,小红跳了48次,梁潇跳了70次。
(2)从问题场景中探索新知识,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况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里,谈谈你能从统计数据中问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报告:小东比小红跳多少次?梁肖比小红跳得多多少倍?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梁潇跳得少多少次?
还是提出小东和小红跳了几下?梁肖和小红跳了多少次?小东和梁潇跳了多少次?
学生根据它们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如何形成?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首先让学生估算下面的62–48 =,可能等于几,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来验证。
有困难可以分组交流,互相帮助。
向小组汇报(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觉得62-40 = 22,22-8 = 14,我会计算两位数减去整数十,所以我先把48当成40,减去40后还是减8,所以我会减去8等14。
(2),我认为62-50 = 12,12 = 14,48视为50,50减完之后减2,所以我们加2,以此类推。
(3)我觉得2不能减去8,所以我从10借了10,就成了12–8 = 4,从10借的数,就成了60–10–40 = 10,然后加上10+4 =。
采用“十个人借一个不够”的方法。
(4)、用竖向计算。。
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方法正确。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单性。
请同学们说说上面的算法,哪个更简单,更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教师认为“十借一不够”的计算方法更简单,更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自己接受的方法。
(3)实际应用。
1,完成70–48 = 70–62 =
集体反馈的时候,说说自己的算法。
2.课本第62页“想一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的时候,说说自己的算法。
3.教材第63页第1题。
当学生独立完成并给出集体反馈时,各小组互相检查并谈论他们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比如一个不是借的,位数不对齐。
4.课本第63页的问题2。
先让学生理解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调皮用50元买了羽毛球拍,售货阿姨用29元找到了他。买一个羽毛球拍要多少钱?
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5.课本第63页的问题3。
明确问题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其中“()+40”的答案不是。学生可以猜测“()”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是其他数字,那就无家可归了。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