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为期六周的实习中,我上了两堂颇有影响的课,其中之一就是括号。在我看来,括号是一门很简单的课,所以课前我很自信,但课后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我无法一下子解释清楚学生提出的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括号后的运算顺序。我用说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括号是运算符号,它的作用是表示运算的顺序。括号()是由荷兰数学家吉拉特首先使用的。法国数学家吠陀以前使用过[],但这些符号直到18世纪才被广泛使用。
案例描述片段1:听从建议,引入新知识
老师:用算术书(写在黑板上)上的递归方程形式计算360÷12+6×5。谁在黑板上做数学题?
生:我来。
老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先算360÷12,再算6×5,最后算加法。
生2:我有个问题。先乘后除再加减,所以360÷12和6×5可以一起算。
老师:太好了!总结一句话就是先乘后除再加减,那么老师要先加怎么办?
生:可以加个括号。
老师:哦!加了括号还算吗?在你的笔记本上做数学题。360(12+6)×5(写在黑板上)
学生:是的,老师。我会在黑板上做数学题。
老师:来,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我先算圆括号里的12+6,再算除法360÷18,最后算乘法。
老师:你同意吗?
生:我同意。
老师:括号后面老师要算乘法怎么办?
生:放括号进去。
老师:你以前学过括号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括号。
第二部分:思考和讨论,探索新知识
老师:现在让学生计算360÷(12+6)×5。
健康1: 360÷(12+6)×5健康2: 360 ÷ (12+6) × 5。
=360÷18×5 =360÷(18×5)
=360÷90 =360÷90
=4 =4
老师:看黑板上的两个问题。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写下来的时候,一个在括号里,一个在圆括号里。
老师:那你想想。谁写的对?
健康1:加括号是对的,因为括号要在括号的基础上算。如果括号里没有圆括号,那就是错的。有括号的,括号里一定有括号。
生2:加括号是对的,因为括号里的东西已经统计过了,所以在括号里,所以写下来就是括号,不是括号。
学生们停止举手发言,各说各的话,开始争论。
老师:停!现在发现我们在写公式的规范上有分歧。老师可以告诉你,写下来要用括号,不要用括号。原因是括号里的公式已经计算过了,接下来要计算括号里的公式,所以要写括号。
学生:老师,你可以直接算出括号里是什么。不分布就不用写括号了,还是能得到答案的。
老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健康1:同意。
生2:我不同意。
老师:你能告诉我你不同意的原因吗?
生:如果不按部分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做递归方程的时候还是按部分计算比较好。
老师:你现在明白了吗?为了少犯错误,我们必须在不同的部分工作,好吗?
生:我明白了。
老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三个问题。你发现这三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吗?
生:他们的符号不一样,一个有括号,一个有括号。
老师:那你为什么总是加这些符号?
生:因为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计算顺序。
老师:第一个公式是什么?
生(全):先乘后除再加减。
老师:第二个公式是什么?
生(全部):先数括号里的,再数括号外的。
老师:谁能告诉我们加括号后的计算方法?
生:先数括号里的东西,再数括号里的东西。
老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学生:先数括号里是什么,括号里是什么,最后是括号外是什么。
老师:我们来说说同桌带括号的计算方法。
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