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阖闾传》
何路,1894,四川省广安县人。1973九月13病逝于北京。中央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学出版社编辑。1912 11.民国成立不久,北京留法学社预备学校的60名学生告别了仍处于动荡不安的祖国,踏上了寻求未来的征程。其中有一个四川学生,18岁。他姓何,名,字。1894年生于四川华蓥山北麓广安县。父亲精通文墨,母亲是个贤惠的农妇。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但这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却没有幸福可言。为了省油,每当夜幕降临,全家都沉浸在黑暗中。只有神龛上的油灯发出暗淡的火光。这个时候,没有过苦日子的孩子,在黑夜里追逐嬉戏。年轻好学的阖闾,已经爬上桌前的椅子,借着神龛前微弱的灯光,全神贯注地看书。
1904年,10岁的何路进入了新成立的成都机器学校。考试点名时漏了他的名字,贺鲁从人群中挤过去,公开质疑为什么没有别人。考官见小伙子相貌不凡,便问:“能写吗?”阖闾答:“请示!”考完题稍微思考了一下,我就一气呵成的提笔了。考官看到文章,暗暗称奇,问:“你读过什么书?”“诗,书,左传……”“你给我背《左传》试试。”阖闾不慌不忙,朗朗背诵“郑伯可在燕”。然后考官又对了,说“童自鸿不辣是因为人”,他用《梁鸿传》的典,测试这个男生涉猎的广度和适应能力。阖闾马上对他说:“鲁同学应该出名了。”考官不禁大赞:“此神童也。”贺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成都机器学校。
三年后毕业时,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南洋公学(上海和安交通大学的前身)。后来转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
1912年初,李世曾、吴、吴稚晖、等人发起组织“勤俭留学法国”,鼓励年轻人低成本留学法国,从而“把世界文明输给中国”。他们希望年轻人通过节俭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回国后以科教救国的方式改善中国社会,使中国富强。他们认为在当时的世界上,“法国是一个先进的国家,有着大众的情操和人民的智慧”,所以“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和新的公民”,去法国留学是最合适的。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先生也很支持。这年春天,留学社在北京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成立了留学社预备学校。贺璐是这所学校的首批学生之一。在这个学校学习的学生不仅专门学法语,而且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所以学校所有的学生都是轮班值班,自己动手,除了水泡人没有帮手。自5月底,第一批留法学生在结束近半年的学习后离开北京。贺禄和妹夫朱光如、朱光祥、朱成为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
里昂是法国第二大城市,位于索恩河和罗纳河的交汇处。欧洲著名的古城之一。从65438年到0896年,里昂的法律、医学、科学和艺术学院合并成一所综合性大学——里昂大学。他到达法国后不久,就进入里昂大学学习。
中国与法国不同的中等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造成的数学基础的差距,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使得何璐和其他刚到法国的法国留学生遇到了很多困难。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被“吊起来”(站着),因为他们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了督促中日学生补课,一次春假,相对论教授让他们不要去春游,留下来补课。这件事深深伤害了阖闾的自尊心,他决心争取这口气。整个春假,他都在努力补法语,查资料,赶作业。春假过后,何路在课堂上回答教授的问题,让教授暗暗吃惊,怀疑自己过去是不是装着听不懂。贺鲁只好实话实说,教授知道事情经过后,一改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这个中国留学生。
在法国留学期间,何璐刻苦学习,一丝不苟地解出每一道数学题。在贺鲁的遗物中,有一本1915年里昂大学的《理解微积分》笔记本,***142页。从头到尾用工整流畅的法语抄写,一个字不改,仿佛是刻上去的,印上去的。
贺鲁在大学期间用三年时间修完了规定的学分。1919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第一个获得理科硕士学位的中国人。这对于在中国的留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在这时,祖国发生了五四运动。远在异国他乡的阖闾深感震惊。按捺不住爱国激情,他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条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踏入国门,面对满目疮痍、满目疮痍的故土,贺鲁思索着如何报效祖国。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去法国学习理工科。但通过回顾法国和欧洲列强的文明,反思中国的历史,他觉得人类毕竟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把中国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他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走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讲台,开始了50多年的教学生涯。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成立。1912教育部令(28号)宣布学校正式改为学校,中国教育开始进入新时代。1912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北京政府制定了教育目的、学制、中学秩序、大学秩序等一系列法令,对旧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改革方案。《大学令》和《特殊学校令》规定,“特殊学校的目的是教授高级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大学的目的是教授高级学术,培养大师和人才,满足国家的需要。”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从学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中国的资产阶级教育从模仿日本变成了模仿美国。1922《学制改革法案》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大学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大学采用选课制。这一时期,中国的高等院校逐渐成型,并得到很好的确立。许多大学相继建立了数学系,开始了我国现代高等数学的专业教育。数学系成立于1912北京大学,1913京都大学堂,1919南开大学,1921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此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也设立了数学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能够自己培养高水平的数学人才。
正是在这个教育大改革时期,阖闾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踏上了教育战线,并为此奋斗了一生。他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平台上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于1915三江师范学院原址。开学之初,教育水平还很低。学生年龄差异很大,程度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朝气蓬勃的贺鲁渴望自己的学生早日成功,于是照搬了法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些大龄学生自尊心受挫,教学效果大受影响。一年后,阖闾不得不离开。何路赴上海后,先后在上海中法同辉商学院、大同大学、中华书院任教,逐渐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杨杏佛、贺禄等人接收国立东南大学。这所国立东南大学创建于1921,南京师范大学于1923并入该校。1928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该校数学系是中国高校成立较早的数学系之一。第一任院长是熊清来。贺鲁接任中央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在熊清来和何璐的努力下,中央大学数学系的规模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当时有五位教授(阖闾、段子协、周君石等。)和20多位副教授。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已经超过10(当时全国各地的大学数学系学生人数很少,有的一个年级只有两三个学生)。贺鲁还亲自讲授预科的微积分、高等代数、基础数学等课程。在教学上,贺鲁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也非常重视数学学生的外语、物理等科目的学习。贺鲁对中央大学数学系建设的贡献不可低估。
1929年,四川军阀刘向根据四川省善后会议决议,建立重庆大学,校址在重庆南部菜园坝(后迁至巴县沙坪坝)。这所大学由三所医院、十个系和一个学科组成。刘翔自己就是校长。理学院院长空了,推荐刘向填了“授权书”和“批示”,任命何鲁为理学院院长,很嚣张。阖闾接到命令后立即把原件还了回去,并给刘向回信:“什么叫齐先生二话不说?”(意思是:你叫我阖闾先生真小气。你只夸你的官位吗?!在刘向多次道歉后,何于1932年(当时何路是安徽大学校长)离开安庆,前往重庆担任重庆大学理学院院长。此后,除了1937年应熊清来之邀,时任云南大学理学院院长的何路在重庆生活了十余年。曾任重庆大学校长,部长级教授(国民党政府聘请了6名部长级教授)。
解放后,贺禄任西南行政公署文化委员会主任。1956,北师大数学系调整任教。后来调到中国科学院出版社。文革期间,他们和数百万知识分子、革命干部一样,遭到了灭顶之灾和迫害。1973年9月13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1919年夏天,阖闾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认为只有培养很多人才,中国才能得救。从25岁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到79岁去世,几十年来,许多著名的学者专家都曾受聘于他。如物理学家、物理学家吴、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原子物理学家、化学家刘纲、数学家吴文俊、吴心谋、数学教育家余洁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肇庆、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如继、纽约大学地理学教授吴等。
何路初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完全按照法语教材授课。很少有学生能听懂他的话,所以很少有学生上课。但是,他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场,在聚精会神地听,和老师讨论。他是严济慈。当他发现人才时,他一生致力于教授他所学的东西。如果来不及谈学术,就留在家里寄宿吧。何路离开南师大后,每年暑假都邀请严济慈到他在上海的家。在贺禄的指导下,严很快熟悉了法语,阅读了贺禄珍藏的许多法语原著,并做了大量练习。由于老师的严格指导、天赋和勤奋,严济慈的学术水平远远超过了他的同学。严在大学期间因善于解决难题而闻名于南京和上海。就连大学教授也经常请颜回答校外发来的难题。1923严济慈在贺鲁的指导和资助下赴法留学。如果你不辜负老师的高期望,像老师一样,三年完成四年的课程;1925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巴黎大学数学和科学硕士学位,1927获得法国科学博士学位。最后成了科学家。
贺鲁不仅致力于近代数学的介绍和传播,而且为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现代中小学教育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起初,大部分高校的教材都是直接使用国外教材或者国外教材的中文版。20世纪初,中国上海等地的一些书店开始自编教材。“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七年制,中学四年制。此后,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成套的中学教材。当时翻译的外国教材还是很受欢迎的。全国其实没有一致的教学大纲。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普通教育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1922 165438+10月1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命令》,中小学学制为“633”。为适应新学制的实施,成立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起草各科教学大纲。1923年6月,新学制颁布。这场改革结束了辛亥革命后教育的混乱。因为新学制比较简单,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除了在学分制和课程设置上有一些变化外,新学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后。
贺鲁是新学制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请专家拟定各科教学大纲,然后征求各方意见。最后,委员会对它们进行了修订和出版。其中,《高中几何课程大纲》由贺鲁起草。本课程大纲分为三部分,包括平面几何(主要包括直线、圆、比与比例、多边形)、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多面体、旋转体)和圆锥曲线。这个大纲非常重视基础理论,提出“几何是最重要的原理,原理不同,几何可分;所以专门列出一个提纲来讨论,区分原理和定理的区别。”他还说“几何强调的是逻辑的顺序”,“高中更应该重视”。这个大纲还非常注重用更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提出了“初中几何普遍欧化,与众不同,平行”的原则。“不同于这个原理,新的几何学被获得;所以高中几何要有弹性,让学者对几何的看法不止一种。”该大纲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早期成熟的几何大纲,对提高中学数学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贺鲁还亲自参与了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1923新学制高中代数教材(商务印书馆)编写出版。其主要内容为代数基本运算、代数普及方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代数本身的问题四章。1924《高中代数》中国科学社出版。这些教材是中国数学教育从模仿日本转向模仿美国后,中国学者编写自己教材的一种尝试。
除了编写教材,贺鲁还撰写各种数学书籍,介绍西方数学知识。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行列式的详细理论、虚数的详细理论、二次方程的详细理论、初等代数的相关变分、变分法和微分学等。贺鲁的作品信息量大,严谨朴实,是数学阅读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他的《虚数的详细理论》的序言中写道:“纯数学对房间的贡献。现在可以在各地推广。虚数,代数运算的符号之一。”该书《读例》:“首先,全书共分五章。第一、二章是虚数的由来及其运算。由不同形状得到的穆公式。应用最广泛。它的形数理论是一个图形奇数运算表。第三章推广了三角公式。第四章讨论三次方程。最后一章讨论二项式方程。Yu n的单位根进化理论很详细。远远落后于最近修订的《大代数三角学》。”这部60多年前的作品至今仍让读者感兴趣。贺鲁的著作在近代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晚年还写了一本《数学自学丛书》,涵盖了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诸多内容。不幸的是,他没有完成这篇文章就去世了。
贺鲁也是中国早期科学社团的重要组织者和活动家。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创办了“学群”团体,后来“学群”并入中国科学社,成为中国重要的科技学术团体。1920年,中国科学社经财政部批准,划拨南京成贤街文德里官产作为研究所,3月迁入,8月15日设馆。这个图书馆是由贺鲁、胡、竺可桢等著名教授创办的。书都是教授私人收藏的,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有很多优秀的书。对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数学会于193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何璐当选为理事会九名理事之一。大会还通过了教育部关于修改数学术语的审议意见,拟邀请陈、胡敦福、何路、熊庆来、蒋力夫、等15人组成委员会。中国数学会还决定出版《中国数学会志》和《数学杂志》。苏是前者的主编,顾城是后者的主编。何路、钱宝琼、傅等13人组成编委会。
20世纪初,我国数学术语的翻译十分混乱,急需统一。1934教育部决定修订数学术语,陈、何路等15人组成了委员会。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我国第一部算术术语集终于在1938年出版,为我国数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贺禄是解放前该部聘请的教授之一,十分注意发现和选拔数学人才。1938年,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他的巨著《叠基素数论》。这部20世纪数论经典著作的手稿送到中央研究院,无人能审。连手稿都丢了。被派到教育部后,何路将担任审判长。盛夏,贺鲁冒着酷暑,躲在重庆的一栋小楼里挥汗如雨。在检讨中不时抨击案情,反复对人说:“此天才也!”他看后不仅作了长篇序言,还利用部里聘请的教授的名声,执意要给华颁发数学奖。1941年,华终于成为了国民党政府第一届数学奖的获得者。阖闾早年入团,参加“辛亥革命”。在法国,他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1927“四·一二事变”期间,何是继胡适之后的中国公学校长。面对蒋介石借口清党,制造南京汉分裂,大肆杀戮* * *制作人,贺鲁公开发表讲话:“蒋介石干得好!蒋介石要闹事了!”事后,陈立夫派了一个特务到中国学院,生气地问他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阖闾威严地说:“我说蒋介石要闯祸了。如果他不改正,就会酿成大祸!..... "1947年,东北战场各国* * *双方重兵集结,形成拉锯战。4月,何路等人发起“重庆高校教授时事座谈会”,200多人参加。阖闾首先发言:“20多年前,我说蒋介石干得很惨,要闹大灾难;“20年后的今天,我要说,蒋介石做得更坏,还会制造更多的麻烦!而灾难就在眼前!”接着他列举了国民党政府20多年的腐败事实,指责制造内战的罪魁祸首。阖闾慷慨陈词,博得阵阵掌声。第二天,包括《新华日报》在内的重庆各大报刊都报道了贺鲁等人的讲话。
1934年,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主张礼义廉耻。阖闾曾说:“管仲教齐桓公,以礼义耻。国若四维,国必亡。事实上,据说琦君不懂礼仪,不要脸。不是用来教普通人的。普通人中谁不要脸?如今道本身不要脸,约束百姓不过是个笑话。”
1946 65438+10月9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以下消息:“据我们的消息,褚福成、、恒1993年邀请重庆学术界人士召开座谈会。出席人员:何璐、刘、、吴等20余人。.....阖闾讲话更重。他大方地指出,当今中国赵高太多了...全场一致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这条新闻。解放后,阖闾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名成员。有一次,毛泽东主席接见CPPCC委员,在与贺鲁握手时谈到了这一点。他对阖闾说:“你很有勇气!”
陈立夫任教育部长时,曾约见贺禄,表示愿意向蒋介石推荐贺禄。阖闾笑着说:“我见到他一定要骂他!你不怕当介绍人吗?”事后与同行大笑,他幽默地说:“他要给我介绍蒋介石的‘排朝’,我没资格。给蒋介石“划反朝”需要一个鼻梁才有资格。我的鼻子不花,所以我没有资格。”听者大笑。
阖闾住在重庆世中园时,国民党政府派人送了一身中将的礼服和俸禄,被阖闾拒绝了。1935年冬,阖闾与一名军官结为夫妇。阖闾说:“结婚要生孩子,中国人口多,尤其是军人。如果士兵太多,就会出事。按州县,你争我夺,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中国的事情做不好,他们要负责。雇佣兵多了,大阀小阀,好玩的多!两人结婚生娃娃。不要让娃娃当兵,人民安居乐业!”这下惹怒了另一个武人,军官气愤地说:“以后婴儿出生洗三朝,还不如用自来水把娃娃的脑壳洗干净,让他头脑清醒。”不然一个人脑子瓜子不清楚,还会惹事!"
阖闾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发表演说,痛斥蒋介石政府;阖闾还当众撕毁了蒋介石在庐山的请柬,称绝不吃“神谕之餐”。阖闾终于惹怒了当局。1949重庆解放前夕,贺禄的名字被列入美蒋特务暗杀黑名单。他蔡鹭幸免于难纯属偶然。阖闾是数学家、诗人、书法家。
早年的勤奋奠定了他的基础,家乡的山水哺育了他的灵感,人生的经历陶冶了他的情操。从教之后,贺禄进入了诗歌领域。他以诗记赏,以笔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抒发激情。他留下了成千上万首旧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中一些已经编纂出版。
1935年,他随哥哥何斗元游历重庆北温泉,曾写道:
这几年对诗歌兴趣不大了,也不唱歌给名山懒人听了。
今天我在坝下,我要和虫子讲和。
他在《秋天的繁荣》的第二部分写道:
叶叶题写的诗,每一句都标上了香。
无怨无悔,一心报国。
他的诗是京剧艺术家程写的;
回首松江畔,我们将在壮年相遇。
今天艺术造福老人,所以老人如烟。
舒天农民欢庆康复。
我羞于唱出盛世,君意应谱新声。
“诗言志。”在他的诗中,阖闾给了一颗纯洁的心:
给建筑加一块砖,百年有事业。
贺鲁擅长书法。他在自己的砚台上题字:“我们整天形影不离。不弃我,如沛。”1954年,阖闾在学习俄语的时候,把一本俄文日历一天一天地翻译成中文,然后从朱墨用小楷抄写下来。字迹工整漂亮,一个字都没改。阖闾书法先学颜、刘,后学欧、王,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的楷书既有欧体的凌厉和秀丽,又融合了“二王”的笔法和汉书碑的特点。据说何路的书法东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书法界的高度评价。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极力推荐阖闾的书法艺术,并邀请阖闾率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可惜的是,阖闾去世未能成行,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遗憾。
1973年9月13日,79岁的何路正在书房伏案工作,突然心脏病发作。他在放下笔之前伏在书桌前,匆匆走完了79年的人生旅程。
创办再英中学
贺禄曾在重庆、广安设立三所中学,尤其是1939年2月在重庆唐家坨设立的“再英中学”(原重庆四十六中),以收留贫困生和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而闻名。阖闾亲自从左思《蜀都赋》中的名言“江汉冰夷,天下载其英”中选择“再英”作为校名,以示其对人才培养的渴望。当时,贺鲁是交大和中央大学的教授。由于他的名气和影响,学校聚集了许多优秀教师和进步人士,成为重庆著名的新学校。贺禄非常支持革命,不顾当局的种种阻挠,大力疏通《新华日报》在学校的销售渠道,传授进步思想,使学校的民主气氛十分活跃。
中国解放后,贺禄任重庆大学校长,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他从65438转到了北京0957。2014年3月23日,贺禄诞辰120周年。那一年,重庆四十六中恢复了英华学校的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