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大部分一年级的学生才七八岁,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学习工具的包装不规范,书本不规范的放在书包或者课桌里,东西存放不规范。当他们需要环顾四周时,他们感到不安,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做作业没有条理,学习效率低。开学时,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课表,自己准备学习用品,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开始提醒学生课后准备,组织一次“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比赛。经过培训,学生可以进行一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很活跃,很难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刚入学的时候。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对他们来说暂时还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力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第一件事是认真听老师讲课。这群孩子,才七八岁,注意力持久性差,很难让他们像高年级学生一样认真听课40分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合理安排,把讲、练、问结合起来,脑手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提问的良好习惯,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对特别认真好动的孩子,要及时鼓励,建立个人红星榜才能通过。第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我们应该从高一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冷静的好习惯,而不是形成一种惰性的从众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要求学生“先动动脑子,然后在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和你一样吗?”“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谁的想法更合理?”

并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反复的训练和锻炼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家里,当孩子学习有困难,向父母求助时,父母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要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当孩子真的不能独立解决的时候,就不能全靠自己了。而是要一步一步耐心地启发他,让他觉得自己是在你的机智和不着痕迹的引导下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甜头,增加对自己的信心,勇敢迎接下一题的挑战。第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比如写数字、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并经常组织学生举办作业展,展示写得漂亮的作业。评分时也采用“双轨制”来评分,即有正确率等级和态度等级。如果我们做对了,态度好了,就能得到“优秀”;有些是有一点点错误,但如果态度好,可以得到“优秀”。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双轨”评分方式。只要他们态度端正,一定会得到一个优秀的,特别是优秀的还会加在身边。实行这种评分制度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了。

在育儿方法上把握以下原则:第一,起点要低。一年级学生才六七岁。他们年轻,依赖性强,实践能力差,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我想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是耐心对学生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比如刚入学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做作业的恐惧心理,为以后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少布置了作业。课堂上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做作业;而且只提两个小要求:写作业不要说话,不要玩。只要你做到了,你就是一个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的学生很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一要求已经实现,新的要求将会提出。这为学习创造了条件,并使其不断进步。第二,要求要详细。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思维以形象为主,对抽象概念理解不够,尺度把握不好。为此,老师对学生的习惯性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太详细、太实际,学生一听就懂,知道怎么做,操作性强。如果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到专心听讲?我编了一首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把手举起来,不要乱说,不要乱动,不要站着,这样上课才是真的好。”有时学生上课心不在焉,小动作,说话随便等。老师一说童谣前半段,学生们马上接着说后半段,既复习了上课听课的套路,又对不守规矩的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提醒和督促。第三,训练要严格。提出一些小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那就是一句空话。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风俗习惯,要求学生在学校见到老师时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不会容忍的。在我停下来之前,我得请他打个招呼。再比如,为了加强学生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安静、整洁、快速”。每次排队我都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是排队的时间,这段时间必须在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不能说话,不能推推搡搡,人要站直,排好队。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做到,那就重新安排,不管重新安排多少次。

直到符合要求。虽然刚开始花了不少时间,但是经过几次的强化教育,行为要求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变成了自觉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也逐渐养成,效率得到了提高。第四,勤查。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循环往复。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考试是督促学生长期做好工作的好方法。所以平时提出的要求我都勤于核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很多内容,比如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等的培养。这么多内容要老师检查,不现实,时间也不允许。为此,我平时大胆任用小干部,明确职责分工。每个小干部负责检查一个项目,比如卫生委员会负责检查每个学生的指甲和手帕,劳动委员会负责检查每天各班的值日工作和环境卫生,侦察兵负责课间纪律,体育委员会负责检查眼保健操,班长和副班长负责上课铃响前检查纪律,学习委员会负责检查课前准备。这样,教师考察和小干部考察相结合,既锻炼了小干部,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记录检查结果并及时上报,以便及时评估和比较。第五,评价要快。每个人都急于知道人们会如何评价他们通过努力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我们在训练和检查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的表扬。赞美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赞许的微笑,亲密的抚摸,发自内心的赞美,敲个表扬章,送个小红星,贴个小照片等等。,可以当众表扬,也可以单独表扬;及时提醒不好和退步。提醒学生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是自我示范、倾心教育、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记得学生刚开始值日的时候,地板总是不打扫,桌椅总是摆放不整齐。只要学生做到了,我会毫不吝惜的表扬。即使很不满意,也是用委婉的话语和充满希望的语言提出来,保护学生的劳动热情,不断鼓励中学生更加积极地劳动,把局面收拾得越来越圆满。第六,要多示范。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老师要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演示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可以是老师自己演示。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要求学生每天佩戴校徽,老师首先要每天佩戴;可以是身边同学的示范,也就是在身边树立榜样。如果有的同学读书姿势正确,看书眼神好,声音大,我就请这些同学当小老师,当众朗读,其他同学也来学习。也可以是典型人物的示范,如名人、英雄、普通人、童话中的小动物等。他们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方便学习,激发兴趣,经常用生动的故事给学生讲解和演示。七、帮助真实。学生是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当然,习惯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坏习惯,要找出原因,多帮助。可以通过老师的耐心教育,家长的行为引导,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尽力让他们进步。比如我班有几个同学上课习惯差,上课自控能力差,根本坐不住,大呼小叫,动来动去,不仅影响别人,也影响别人。通过和他父母的接触,我知道有两个原因促使他养成这个坏习惯:一是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不正规,习惯了自由散漫;二是父母溺爱他,认为好动是天性,纵容他。为此,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要求他们注意培养在家安静做事的习惯。为它设置一个独立安静的小房间;做作业时不准做、玩、说;平时在家,让他下棋,画画,写字等安静的活动。同时,安排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