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师个人教案范文参考
范文怡,四年级教师个人教案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理科科目的教学,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理科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345人,大部分在10-11之间。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强。由于科学贴近生活,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感兴趣,学习热情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抓住学生对运动的新奇和热爱,创设多种多样的观察和实验情景,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甜蜜,在实验中发展智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年级优秀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大胆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学习方法得当,模仿能力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表演能力强,成绩突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本教科书有25课,分为五个单元。《变化的世界》是全书的第一课,旨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奇妙。同时也突出了获取信息和尝试记录本学期各种变化的能力作为训练重点。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利用自己的“小气象站”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并坚持长期观察天气,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析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和研究天气变化规律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单元“物质状态”,帮助学生发现和判断物质的状态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等各种物质状态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和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第三个单元“成长与变化”为学生提供了自己种植和饲养的机会。在观察、测量和记录生物的生长过程和主要变化的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生物生长的数据,并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发现。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和珍贵。
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的提问,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物体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发现材料的变化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展览”是整本书的总结,围绕本学期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布置和展览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本学期“变化的世界”学习内容和收获的梳理,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总结、归纳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从小养成收集、整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学会树立自己的标准,对所学进行梳理和总结,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并通过展示和与同学的交流,达到分享学习成果的目的,从而充分体会成功学习的乐趣。展示活动也是对学生本学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教师要从活动组织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概念体系掌握三个方面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帮助学生: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观察和记录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并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包括自制工具)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测量;能够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和展示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的各种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规律;我可以通过体验各种活动来收集各种变化的相关信息,并尝试探索和解释变化的原因。
2.能从日常生活出发,仔细观察身边常见的变化,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乐于参与学生的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交流的乐趣;能够真实地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长期的科学探索活动,尊重和珍惜生命,从大自然中获得美好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3.我们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的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描述植物、动物、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和主要变化,讲述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差异;可以说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可以说一种变化只是形态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一种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变化,还有新物质的产生。
4、能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变化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如热胀冷缩、除锈去污等;能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天气预报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本学期的教学难点和目标
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本书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力争使70%的学生进入优秀班,100%的学生通过,期末成绩在全街道同班级中排名前五。
关键点: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和雨的形成,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
4.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和不可逆的变化。
5.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6.掌握水的蒸发、沸腾和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困难:
1,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解释自然界中雨是如何形成的,物体的生长变化,蒸发,沸腾,凝结等实验。
三、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本教材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统一概念进行设计和编写,即四年级(第一册)围绕“运动”整合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等内容,四年级(第二册)围绕“变化”进行设计和编写,因此,在本书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到自然是变化的,具有多种形式和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准备活动资料,吃透教材,设计科学的活动、问题和作业。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自然的感情。
3.加强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答案和作业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实行表扬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5.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6.利用学校设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7.建立科学的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帮助、讨论进行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找证据验证。经过思考和加工,得出自己的结论,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第四,优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理科学习困难学生有:王晓东、李宁,记忆能力差,反应慢。面对上述情况,他们准备采取以下改造措施:
(1),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用的课外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生产活动,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然后实行表扬和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在团结的氛围中督促他们互相帮助,尽快成长。
2.优生培养
(1)采取“一对一,一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提高学习兴趣。
(3)我们还应该在日常学习中观察和教育天才学生,防止他们骄傲。
3.进行实验操作。比如解释自然界中笔画是如何形成的实验,声音的产生,蒸发,沸腾,冷凝等等。
4.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通过实验培养孩子的能力。
5.让学生多做动手实验,亲自进行广泛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多联系实际,把实验运用到实践中。
六、课表和教学进度
1,课表
内容课时
“变化中的世界”第二课
第一单元大约6个课时
第二单元大约6个课时
第三单元大约13课时
第四单元大约12课时
第五单元大约3个课时
* * * 42课时。
2.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
第一周
第二周第二课和第三课
第三周第四课和第五课
第四周第六课
第五周第七课和第八课
第九课,第六周
第七周:10课,11课。
第八周
第九周:14,15。
第十周第16课
第十一周第17课
第十二周第18课
第13周第65438课
第14周:第20课,第265438课
第15周第22课
第16周第23课和第24课
第17周第25课
第十八周复习
四年级教师个人教案:范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知识和情感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意义。选题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的课题要反复论证,考虑到涉及哪些学科,重点是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情境的分析
四年级有100多名学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一些操作性的话题感兴趣。但出于一些安全考虑,对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团调查活动有很大阻力。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关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关注一些研究性的学习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社会、生态环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就能力而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知识方面:
学生主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发现和获取知识。即不再基于间接经验,而是基于直接经验。让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技术、社会生活和探究活动的常识。
第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模仿、体验、探究、反思、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上学习、社会实践融为一体,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动手动脑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开展自主探究,尽可能注重个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分享成功的快乐。
3.将积极的劳动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和时代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把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工作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的废纸碎不要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四年级教师个人教案:范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情况:四年级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鼻子走,但不善于尝试独立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因此,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理解上,理解不深刻,应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和经验:虽然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其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使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更得不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无法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感情。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愿意操作具体的物体。然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以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然会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卷内容: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五个单元组成:活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在初三上册和下册的基础上,本教材将继续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2、本书的主要活动:
对生物的研究。
(2)从观察和比较水中盐和沙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进入一系列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的活动。
(3)观察和测量天气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入手,分别观察构成天气的四种元素。
(4)观察和实验磁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磁铁各部分的磁强度,磁铁的磁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5)声音的探索从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实验,研究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思考和亲身实践,学生可以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收集数据,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会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理科课程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身体验活动丰富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
6.精心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每个班级应建立一个科学的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和讨论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找证据验证。经过思考和加工,得出自己的结论,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9.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促进学习。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想办法提高他们对研究对象的理解。
比如要求学生想出一些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方法。包括如何包装空气,如何防止空气跑掉,如何看到空气冷或热后的体积变化。在探究活动中,需要让小学生想出自己的观察方法。他们只有在积累和掌握了相关知识,对这件事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之后,才能去做。因为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学了“空气”单元,掌握了观察液体受热时的膨胀和收缩的方法,所以在这里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是及时的。我们希望在其他活动中,也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性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初三的观察和认知活动主要是定性的,很少涉及材料的量。在本书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准确、更仔细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学生使用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及相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降雨量、温度、天气、磁场强度、声级等。在溶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等活动中,也对学生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学生不仅要观察、收集和理解事实,还要学会如何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