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岳麓书院的兴衰历史是怎样的?

“唯楚有材,兴于斯。”三年多来,湖南大学岳麓学院本科生余每次走过学院大门,都会想起门口的对联。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绵延数千年,弦歌不绝,一代代人才从这里走出。

今天,岳麓书院的师生们,在这座古朴的千年四合院里,兼顾“学”与“修”,致力于传承古代书院的教育传统,将其融入现代教育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容的道路。

百年一遇的难题。

岳麓书院创建于公元97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大量的实用材料,成为著名的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介绍,19年底,20世纪初,岳麓书院的千年宁静被打破。20多年来,书院先后更名为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公工业学院,并于1926正式命名为湖南大学。在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下,传统书院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组织被抛弃,岳麓书院本身也逐渐被分割为教工宿舍、办公室和小学教学楼,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场所。

改革开放后,为了复兴岳麓书院,湖南省开始对书院进行多次修缮。修复古建筑不易,在现代社会实现古代书院的教育精神和理念更难。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肖永明说。

汲取学院的古老智慧

“交流密切、感情深厚的师生关系是书院精神的核心。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我们传承书院精神的重要切入点。”肖永明说。以师生紧密互动为核心的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有机结合以课程为中心的现代大学教育和以人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的优势。

余刚入学时,导师钱永胜的教导让她记忆犹新。钱教授带着他们几个学生在湘江边散步谈心,整天聊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聊他们的烦恼。

“导师告诉我,只有努力学习,下定决心,才能确立前进的方向。”刚进大学的余有点不知所措。导师慈父般的教导让她很快找到了大学生活的目标。现在她已经选择留校读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065438+2007年6月,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毕业典礼上,历史本科的刘楚英和他的同道兄弟们一起向导师邓洪波教授鞠躬。大学四年,刘楚颖遇到了很多烦恼和选择。“邓老师一一解答了我遇到的‘死胡同’问题。”在刘楚颖眼里,邓老师不仅是她的学科带头人,更是她成长道路上值得信赖的长辈、精神导师和“灯塔”。

教师兴,教育兴。岳麓书院副教授银辉表示,千年书院秉承人格修养、务实治学、博学多才的教育传统,追求“学”与“求道”的统一。这种厚重的传统书院文化,注重因材施教,德才兼备,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更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这些都是当代岳麓书院正在继承和发扬的。

用传统滋养现实

“导师用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步和成长。这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含义。”岳麓书院副教授陈仁仁说,这种导师制既有对传统人格教育的回归,又有西方知识教育,让学习西方和回归传统齐头并进。但当代大学教育不能就此止步。

文化使国家繁荣,民族强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更好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实行导师制的基础上,岳麓书院进行了各种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充分融入当代大学教育。

肖永明说,岳麓书院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为湖南大学全校开设《国学经典导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学校的教室里总有这样一幅画面:年近七旬的经学史专家姜广辉教授,把《易经》讲得炉火纯青;年轻帅气的陈宪博士在《春秋》学习课程中,对比了现实社会和古代社会的各种生活场景,生动易懂。下课后,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交流,久久不散...

岳麓书院的教师对自己的德行和学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学仪式、尊师仪式、谢师礼、祭祀仪式。师生共同参与的礼仪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银辉表示,岳麓书院的师生以思想和行动致力于建设新时代的教育强国。

如今的岳麓书院已经开始重现当年的繁华。每年有超过100名海内外著名学者走上神坛讲授传统文化,国学在线直播更是创下了165438+万人在线听单场讲座的纪录。“岳麓书院师生在用传统文化滋养精神生活、培育‘明道惠民’素材的同时,努力向全社会传播和辐射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肖永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