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机器人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脑的创造性生活是时代对儿童的要求。旨在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孩子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生活增添色彩和趣味,在过程中充分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和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探索,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建立在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还要与其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创新欲望相关联。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灵活采用讨论、辩论、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倡导原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创新思维。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较强。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显然会听起来很枯燥。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和课堂研究讨论结合起来。这样,在抽象的内容中,课后讨论,学生也会“乐在其中”。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讨论是儿童学习和交流活动中最常用的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讨论;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特别安排的。讨论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和交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托兰斯认为,创新的核心目的是创造一个“反应式环境”。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的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承认他们的差异,允许他们在学习中有选择,在教学中有思考的空间。
比如在“注重效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效率”。通过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反复讨论,总结出多种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的方法。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欲望特别高,深刻理解“注重效率”的内涵。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他们的创造力是惊人的。有的提出建立“提高”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大胆发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