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继续教育数学中实施学情分析课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为什么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昆三指出:“数学作为知识,可能在离开学校不到两年就被遗忘,但它的精神及其思想、研究方法和重点却深深地铭记在脑海中,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的后续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强化学生数学概念,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真谛,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还能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

2.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

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以“四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为目标体系。基本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呈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并通过运算、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这是实现数学教育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

2.新教材中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对整套教材的梳理,可以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系统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中不难发现,教材编排的特点是从注重具体形象思维到注重抽象思维的逐渐过渡,许多数学思维方法也是螺旋式的深化。

首先,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每本教材的连接点有助于解读教材。比如第七卷的合理安排,第十卷的发现次品问题,第十二卷的鸽笼原理,都需要在解题时考虑“至少”的问题,都需要运用推理和渗透优化的思想,在各种方案中寻找最佳策略。在解决封闭广场植树问题时,需要用“重叠问题”来解读;无论是种树问题还是鸡兔同笼问题,都非常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一般都要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讲解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

其次,很多教学内容都强调数学文化的渗透。如鸡兔同笼、鸽子洞原理等问题需要引入数学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三、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1,以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为核心,把握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设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目标实现的程度,也会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标准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思想要逐步深化。”数学思维方法属于隐性知识,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需要长期的浸润,不断的体验才能明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有机渗透,不要把教学目标定得太高。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

首先,从把握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应该定位于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为数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本意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渐形成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和欣赏数学之美的兴趣和愿望。

其次,从教学目标的分解来看,也要照顾个体差异,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学生学习起点和个性的差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处理好面向整体和注重差异的关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底要保,上不封顶”。

显然,基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定位,教师势必要充分发掘和理解教材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注意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2.用数学思维方法引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合理选择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即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和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和熏陶。

(1)注意“教材”是否适合你的课堂。

教科书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得完美无缺,也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难免有些题目会脱离学生实际。因此,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潜在价值。他们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和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和编排顺序,变“教材”为“以教材教”。比如高二第二册,作者以二楼格局为主要素材进行教学,一步步呈现主题图,对主题图进行二次利用。这样的安排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将两张同一层次的图片变不同层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规律。

(2)注意“人才”意识是否到位。

“才”的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因素,围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条主线,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寻找“素材”,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教材,把握处理教材的“度”。例如,为了在重叠的过程中重新组织教材,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出发,以“你最喜欢的运动”和“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作为研究材料。

(3)注意“素材”是否梳理完善。

同样的材料,如果使用均匀或缺乏提炼,其教学价值可能无法充分体现。学习材料要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需要有序组合,需要在巩固和运用中梳理和提高,提炼数学思维方法,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

3.以活动体验为基本形式,实现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方法是一种基于并高于数学知识的默会知识,比数学知识更抽象。因此,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充分实现数学思维方法的奇妙和作用。那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如何注重数学思维呢?

首先,注重体验,逐步抽象。

数学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直观解题中实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因为没有积极参与,就无法体验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没有经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逐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直觉的过程,没有抽象,或者直觉与抽象之间没有阶梯,没有过渡,缺乏递进。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体验感受,从直观的解题中渗透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其次,利用数形结合开发思维。

著名数学家华说:“数少则意识少,数少则难以细致入微,数形结合再好,也难以割裂一切。”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生动,可以将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可见,教师要经常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生活经历、幽默语言等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培养应用意识。

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看,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渗透的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这就需要教师成为这个“过程”的主导者,不断用数学思想锤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锤炼过程中不断反思、积累、感悟,直至能够主动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课内或课后不断关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更要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

为了让学生体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法,恐怕学生还是对体验印象不深。因此,笔者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了学习过程的回顾,设计了策略问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阐明问题——探索规律——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了研究植树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和策略。

在让学生感受到种树的解决策略后,设计不同于种树的问题,如安装路灯、上楼梯、锯木头、排队等。,使学生进一步运用“转换思维”来迁移和解决类似的种植问题,并在解决此类类似问题中应用和感受种树的思维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数学问题的解决,甚至是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都在于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