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主题教学走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主题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整个教学过程的组合形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诸多要素。各要素的不断变化导致了教学模式的不固定。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目前,主题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的应用于单元主题教学,有的应用于单节课主题教学,有的应用于多学科课程整合主题教学。只有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
2.主题教学的可行性
有学者将主题教学与普通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发现教师和学生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同。发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靠老师和课本灌输,内容不广泛,知识面比较窄。学生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融合程度不高,所学知识大多属于记忆知识,很快就被遗忘。采用主题式教学,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有的来自老师、同学,有的来自书报网上,有的来自现实生活,所以知识面非常广泛。学生获得的新知识能够有效地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的记忆大部分属于长时记忆,不易遗忘,导致有效学习。因此,主题式教学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显著提高信息课堂的效率。
3.主题教学评价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毅教授认为,主题式教学模式来源于生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主题选择要贴近生活,教学实施要避免同一环节的不断重复,要兼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最重要的是不要跑题。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部王季青教授指出,主题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流行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主题式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贴近学生的主题,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最好体现。王教授指出,在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重大,应该担负起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的责任。教师需要明确学习主题,将学生分组,提供教学资源,协调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学习结果,从而系统地完成主题教学。
二,主题教学的解读
1.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认知理论是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情境是保持学生交流、活跃课堂的关键,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情境认知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也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重要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记忆的、抽象的,学生只是知道和记住这些知识,但离开学校后可能不会应用。知识不应该是记忆的内容,而应该是人、社会、环境接触和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是情境性的。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发展和参与实践在情境中获得知识,这促进了理解和吸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远比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有用。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记忆知识,而应该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放到社会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和实施文化实践来习得和学会运用。
2.实施主题教学的基本原则
2.1主题设置注重学生实际情况。主题式教学的关键是选择一个与学生相关的、学生熟悉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通过贯穿整堂课的主题,将有意义的、生活化的学习内容融入同主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全面地学习。因此,主题设置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但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同时,很难保证主题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很难保证学生熟悉甚至喜欢。因此,普通教师选择的题目只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而实践证明,即使有些学生对某些题目不是很感兴趣,只要知道一些东西,积极思考,学习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所以课堂教学是高效的。
2.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要求。每节课都要适时安排合适的发散点,引导学生轻松发散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多层次、不同角度,逐步分析主题,特别是符合学生实际的主题,从而真正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习,在实际情况中不断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获得成长进步。
主题教学本身就是教材的发散。但是分歧点的设置是有技巧的。过多的设置会导致课堂重点不明确、课时不足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集中学习某一门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整节课中,用主题在发散的时候发散,在集中的时候集中,让思维的发散在主题教学中更加和谐。
2.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课程都必须选择主题式教学。我们不能为了主题而专注于主题。主题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起辅助性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所以在一些逻辑性很强的课程中,学生很难自己完成学习过程,比如logo编程,它强调的是老师的讲解,学生往往是跟着老师的教去思考。所以这类课程不适合主题式教学。
在一些教学内容合适的枯燥课程中,主题式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理解计算机》这门课,整节课的内容都是陈述性知识,但是如果老师一味灌输,学生是无法完全掌握的。通过主题式教学,如邀请一个卡通人物介绍各种装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主题教学是一种能够达到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这一最本质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