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如下: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公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意义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带动和保障作用。中小学德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坚持从地区实际和幼儿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统筹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 * *生产者打下基础。

如何深化道德教育

深化德育“两个结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

把握德育的“三个重点”,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深化德育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确保中小学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坚持依法办事。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时段的衔接和知行统一,加强道德实践、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坚持协调。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引导家庭和社会增强教育责任感,提高对学生品德发展和成人成长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

四是坚持常态发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方式和载体,把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融入学校日常工作,努力形成德育工作一以贯之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