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评论电影《大国粮仓记》

看完一部电影、一部连续剧或参观一个展览,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具体感受和启示。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一些对大国粮仓电影记录的思考。希望你喜欢!

关于大国粮仓电影录制的思考:1

65438年2月2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参观了博学楼二楼的电影《袁隆平》,让我受益匪浅。

本片主要讲述了袁隆平通过实验和普通农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袁隆平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形状奇特的植物,它的雄花没有开裂。他欣喜若狂。经过研究,他证明了这是一种杂交水稻,而且它比普通水稻产出更多的米粒。于是袁隆平在崔主任的阻挠下,为研究杂交水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看完《袁隆平》,我又想起了自己。现在我们的家庭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我们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习长笛对我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因为好奇,学的很开心也很好,但是时间长了就觉得太没意思了。学了一年就不学了。我又去学跳舞,但是有很多动作很疼,就不学了。但是现在看到朋友吹笛子,跳舞的时候就觉得特别酸。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当时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还有一次,我在科学课上做了一个实验。我几次未能将电池装入小型系统。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气馁。我坚持做了七次,终于把电池放进去了。这件事让我明白,坚持就是胜利!

电影《袁隆平》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才能成功。我们要向袁隆平学习!

关于《大国粮仓》电影录制的思考2

今天去看了一部叫袁隆平的电影。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袁隆平为了让地球上的人不饿,决定研发杂交水稻。尽管他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最后,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袁隆平的成就并不那么简单。而不是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有几个有袁隆平那种勤劳的精神?

袁隆平坚韧不拔,精力充沛,一次次的失败不仅没有击垮他的信心,反而让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经常开玩笑。他总是想着发展杂交水稻的成功。即使没有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但他依然有动力!

袁隆平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大家远离饥饿!”他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他的“敬业”精神,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

90后,我们开始“做袁隆平”了吗?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开始努力工作了。我们还想去袖手旁观看吗?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

关于《大国粮仓》电影录制的思考3

袁老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神奇水稻创始人、最酷的90后、90后秸秆之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幽默、或酷炫,反映了这位“90后”父亲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色。这些品质是党员基层干部需要学习的。

党员基层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间地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一生献给了农村,为的是实现他“草下乘凉”和“盖遍天下”的梦想。党员中的基层干部大多来自田野和农村,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和青春。田野里不仅是美丽的风景,也有坎坷的土路,但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就一定能把泥泞的道路变成宽广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党员基层干部要始终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为了高质量而牺牲产量。为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要让800公斤高产优质”。正是有了袁老这样热爱人民、不断奋斗的伟大科学家,我们才能解决吃饱吃好的问题,才能“有余力学文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员中的基层干部也应如此。他们要有爱民之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于《大国粮仓4》电影录制的思考

袁隆平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盲目的科学家。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科学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盲目跟风、盗版、低水平重复成为中国科学界整体缺乏创造性成果的重大伤口。袁隆平曾经说过,如果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第一个秘诀”就是不局限于现有结论的创新思维。在袁隆平的时代,水稻方面有很多大学者,但他们不敢也不能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任何创新成果。袁隆平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黄金法则”提出了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开始了独特的研究。“不迷信,不迷信书本,在科研中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这是袁隆平认为的一个科学家的重要品质。鼓励科学家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尤其是让年轻人敢于实践、勇于超越,应该是我们未来科技创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当今学术界,浮躁浮夸之风盛行,教派偏见根深蒂固。为了评职称,快速成名,很多人甚至抄袭,有的单位还以论资排辈。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理论的创新和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袁隆平是中国科学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没有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把火炬。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杂交水稻人才梯队。上个世纪,他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信息无私地提供给全国的科研机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他还专门拿出政府下拨的几千万元,组织全国合作单位,与研* * *共享。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峰按照老师的想法,两年后,两系杂交水稻的想法实现了。颁奖时,邓华峰想把袁隆平放在名单的第一位,但袁隆平坚持不排第一、不排名,不参加颁奖,充分显示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

发掘和弘扬袁隆平精神价值,对于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以袁隆平为榜样,耐得住寂寞,聚精会神,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奋力前行!

关于《大国粮仓5》电影录制的思考

我最崇拜的人是袁隆平爷爷。很多国际组织高薪聘请袁隆平爷爷出国工作,他婉言谢绝了。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参加工作50多年来,他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于攀登高峰。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达到了世界水平。经过推广应用,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自给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爷爷说:“关键是在科研上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搞科研,要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我们应该多读书,但不要迷信书本。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不尊重权威,不学习,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和书本,就没有创新的空间。”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你人生的简称。袁隆平爷爷,您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闪耀在科学天空的巨星。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我对你怀有由衷的敬意。

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凝聚着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着中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宏伟志向,凝聚着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当天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发展谱写了美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

爷爷,您的话深深地教育了我。你是我最崇拜的人。今天,我是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天真浪漫的少先队员;明天,我将成为祖国的栋梁。我将以你为榜样,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关于《大国粮仓》电影录制的思考6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创新,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促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惠及民生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释放的精神是感人的。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在五谷下乘凉,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西南农学院毕业后,23岁的他扎根基层,从事农业科研几十年。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致力于在田间地头写科研论文,把科研成果写到人的饭碗里。“他是一个真正的下田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依然只专注于土地,淡泊名利,一个农民,传播智慧,收获财富。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我们悼念和纪念袁隆平,就是为了学习他立志报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还在为一片稻田发愁,他还在思考他一生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袁隆平一样,敢于播下梦想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我们要做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吸收阳光和水分,努力向上生长。哪怕是一株小苗,也要开出最美的稻花,金黄的稻子。袁隆平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研发的先驱,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敢于突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为名利而奋斗。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始终记得自己的“种子梦”。年过八旬,仍在挣扎。“外面是晴天还是雨天?”“今天气温多少?”入院后,袁隆平还在为第三季杂交水稻发愁。敢于梦想,奋斗筑梦,青春追梦。1990年出生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在稻田里穿行。这种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奋进。“一粥一饭,当思不易,致敬袁老!在草下乘凉,我们就拿棍子!”。

“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当灵车缓缓驶出医院,在闻讯赶来送行的市民的凄恻哭声中,在车辆的呜咽和鸣笛声中,在大家的泪水中,在湖南长沙,在全国各地,在海内外,大家都表达了一种哀思和缅怀。为什么袁隆平的离去会牵动亿万人的心?关键是他一直关心人民,关心人民的衣食。面对60年代的粮荒,作为农科学生的袁隆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增加粮食产量对他来说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理想要优雅,要向前看,不要看金钱。赚钱是可以的,但是要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钱。”心里装着人,装着社会,人们把他捧得高高的。“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好水稻,就得下地。”袁隆平始终脚踏大地,投身伟大事业,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世界上没有袁隆平,但在遥远的太空中,有一颗星更加璀璨,那就是以袁隆平命名的“袁隆平星”。我们在表达哀思的同时,应该延续他为祖国和人民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这是对他的怀念和缅怀。

关于《大国粮仓7》电影录制的思考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八十岁时,他仍然活跃在科研领域,为中国的水稻研究做出了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的一贯原则。“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贡献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始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65438到0953,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配到内地的安江农校当老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在这个落后的湖南农村,袁隆平度过了18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这些日子,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搞农业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

那时的人们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饥荒像蝗虫一样席卷神州大地,到处都在挨饿,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野心被激起,他发誓要研发出一种高产水稻来养活自己的同胞!当时科学家认为水稻杂交没有优势,但固执的袁隆平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在试验田里走着,突然他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稻穗。惊讶之下,袁隆平继续专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研究大会上正式宣布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成功!

关于《大国粮仓8》电影录制的思考

1960年7月,在袁隆平的试验田里发现了一种“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大,鹤立鸡群。然而,第二年,播下了“大水稻”的种子,结果,产量很低。

然而,这种天然的杂交水稻启发了他,通过人工杂交可以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在袁隆平的1964和1965中发现了6株水稻雄性不育株。

经过两年60个砂锅,他成功培育出一个“雄性不育系”。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学报《科学通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育》。

这是“文革”前出版的最后一期《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位领导看到后,致信要求湖南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实验。

“文化(华)革命(革)”开始不久,袁隆平这个典型的“白专家”也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锅碗瓢盆”被“彻底砸烂”,他捡来的一袋袋秧苗被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阴沟里。

就在他即将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从学校档案里找到了那封公函。

于是,袁隆平化险为夷,成为保护对象。让他意外的是,省科委还把“水稻雄性不育”列为科研课题,给他拨了600元科研经费,两名“下到公社队”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做他的助手。

但是幼苗又被破坏了。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踩成粉末,秧苗被拔掉。他从田埂旁的泥里,捡了五棵半埋的秧苗。令助理尹华琪惊讶的是,袁隆平没有调查是谁干的,就继续工作。“他是那种摔了一跤撞到就不记得疼的人。”

关于《大国粮仓9》电影录制的思考

5438年6月至今年10月,袁隆平等人开始前往气候炎热的云南、海南等地。

他搜索资料,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于是在1970年的秋天,几个科考队去了海南岛牙县的南红农场。

这个时候,人民日报刚刚发表了一篇《农业中的大寨》的评论。后来,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吟游诗人’,两头不管。”

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山听了袁隆平的课,意识到农场附近的“假粮”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大块大块地爬行,刺小而少,一碰就掉,像杂草一样。他请了袁先生的助手李碧湖一起鉴定,然后挖回来一袋雄花异常、花药又细又不裂的稻穗。

这种被命名为“白烨”的野生稻后来成为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组织了全国协作组。3月下旬,18科研单位的1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全部来到南红农场。

此时第一代“野败”杂种正在抽穗,还没有人知道它的科研价值,但袁龙虎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发给大家做实验。

"他做任何事都很开明,讨厌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农学院罗小河老师,1970才加入这个课题组。他发现袁隆平从来不搞“爬山”。“只要他对课题表现出兴趣,他都欢迎,不为其他单位预留任何讲座。”"

很多人付出巨大努力,很快,经过几千个品种与“白烨”的几万次回交,结果在湘赣闽群体中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从65438到0974,袁隆平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组合“南油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产量均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后来,他设计了父本母本间作的栽培模式,还独创了用竹竿“驱花粉”的土著方法,使种子产量从每亩5.5公斤提高到40多公斤。

杂交水稻的面积开始迅速扩大。到1998年,中国一半的稻田都种上了杂交水稻。

1981年6月,袁隆平,一丝不挂的平头,去了北京,获得了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的一个特殊发明奖。

关于电影《大国粮仓》的思考10

现在,他的办公室堆满了奖章和证书。但老人依然坚持在一线做科研。每年冬天,他都会去三亚基地。

有一次他爬上山脊,旁边的人想帮他一把,但被他拦住了。“你以为我老了,我比你们年轻人还快!”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似乎还是喜欢洒脱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的衣服就先给自己试穿,然后给助理试穿,买很多,回来每个人都会送一件。有一次他去香港中文大学做讲座,用10元在街上打了一条刚买的领带。

1998,湖南某事务所对“袁隆平品牌”的价值评估为1000亿元。杨澜去海南采访他:“你回家谈这件事,你老婆怎么想的?”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他后来对助手说:“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财神。”同样是在198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1。他把5万美元奖金全部拿出来,成立了杂交水稻基金,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给人讲两遍他的梦:地里的稻子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稻穗跟扫帚一样长,谷粒跟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累了就在饭下聊天纳凉。

刚开始周围的人都笑了,时间长了发现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个。他把所有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送到国外深造,为了他的第二个理想:传播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福明感慨地说:“袁老师是一个既有追求又很舒服的幸福的人。”

10大国粮仓电影录制相关文章;

★2065 438+09阅兵回顾十篇。

★西行漫记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的五点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小学生阅读体验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最新范文5篇。

★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讲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2019大型纪录片专题片《我们走在路上》第23集辉煌新时代正文...

★海洋生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