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快跑能力
跑步能力是最基本的运动素质,尤其是快跑是儿童时期体能的重点训练内容之一,也是学校业余田径队的主要训练内容。不过这个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因此,设计和选择多种训练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
第一,改进动作技术的教学形式。
1.
使用学校的电教设备。学生在室内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资深教练的技术动作教学视频和田径比赛视频。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动作的分解使得学生对动作形成了更正确的表征。
2.课堂上把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示范结合起来,逐步学会掌握技术动作。
3.教师可将跑步的分解动作或摆臂、收腿、抬腿跑、后蹬跑、小步跑、车轮跑等辅助练习动作,放入套路中,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地练习。在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注重学习动作,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的兴趣。
第二,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训练内容。
1.旨在提高步频的内容可以安排如下:支持小步跑、原地抬腿跑、断步跑、下坡跑等。
2.旨在提高步长的内容可以安排如下:跨步、跳跃、连续跳格、下坡跑等。重心低;
3.旨在提高蹬踏力量的内容可以安排如下:反蹬、牵引跑、跨步跑等。
此外,其他形式的辅助跑,如前腿跑、后踢跑、转髋跑、短距离来回跑,各种姿势、不同信号可以从起跑到加速再到快跑交替排列。这样可以让学生摆脱重复练习的无聊感,培养快速奔跑的兴趣。
还要安排各种负重(轻器械)练习和跳跃练习,发展腿部力量。力量和素质的增强可以提高快速跑的能力,进而促进爆发力的增强。
第三,注意合理安排跑步的强度。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安排和控制训练的强度。你不能每次训练都用极限力量,力量的安排可以是台阶的形式,也可以是波浪的形式。尤其是从60米到100米的反复跑,对于孩子来说,跑的路段比较长,如果每次都要求学生全力跑,也不容易完成。学生可能会被要求降低他们的成绩。比如:跑100米,第一次跑14秒,那么第二次跑就要求在14秒内完成3,以此类推,给学生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同时,注意两次运动之间的休息间隔。但在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