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第一,阅读导向

以阅读为导向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整体,在阅读中获得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感染。可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途径。“读一百遍,其意不言而喻”,这是感知和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在对同一种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背诵”的目的,也是一个记忆和积累的过程。

二,启蒙以来的语感

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感进行语言训练,并以适当的难度感受语言。

阅读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历,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让学生自己阅读难度适当的文章,多读、自悟,在脑海中再现文字所表达的形象、场景,达到直观理解文本、提高语感的目的。

第三,尝试找出味道

揣摩品味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而咬文嚼字和欣赏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一部作品读一两遍,未必能使你理解透彻,一定要多揣摩。”只有彻底的琢磨和品味,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1.语句比较

词和句子是语言构建的基本材料,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来表达的。文中的一些词句,尤其是那些表达文章中心、含蓄生动地表达情感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仔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运用想象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事物的理解靠直觉。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导”,将语言和人物所描述的场景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素材,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陶冶情感,感受文本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联系生活

生活经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某些词总是出现在某些生活场景中。没有生活经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逐渐生动、具体,所拥有的感情才是真实的。

第四,转移表达

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课文中的语音、字、词、句进行品味和琢磨,还要以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训练为杠杆,拓宽和加深语感。教师引导学生有重点、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新颖、灵活、扎实的拓展训练,把理解、积累、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词 (verb的缩写)生活经验

夏丏尊曾经说过:“敏锐的语感是需要的,我们不应该仅仅试图从语言中去揣摩它,而应该把我们的生活经验与语言联系起来。.....有了这种准备,我们就能通过文字的桥梁与作者的心灵相连。”因此,语感的培养强调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唤起学生的个人情感,设身处地为作者着想,容易与作者的心意相契合,对语感的培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