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人物简介(100-200字)

白圭(元代)生于石泉。

在正念时期(1341~1368),他是一个学者。

礼部侍郎,掌管礼部、祭祀、学校、朝贡等事务。

要诚实。

果断、勇敢、有分寸。

死后供奉在石泉“香仙寺”。

李芳华是明朝对石泉的贡品。

官方不充当老千。

为官清廉,就是清官。

他死后,被奉为国贤。

任大洋是明代石泉人。

曾任湖广德州府总判官;后升任山东兖州府同知。

学识渊博,善于处理事务。

当他还活着的时候,德州和兖州为他建立了神龛。

张军(1608~?)石泉县人。

生于明末。

当时天下大乱,他避在深山读书。清初,他与石泉县令屠志耀成为文学朋友,经常一起作诗、唱歌。

康熙十三年(1674),聘请石泉县令潘瑞琦编辑石泉县志。

他编辑的县志都是用木刻印刷,流传后世。

地方志的记载很粗略。

他还写了诗,名为《悲愤》,没有印刷。

明代叶珏在中池河大量繁殖。

学习并关注伦理道德。

孝敬父母,家境贫寒。

从教40多年,对功课要求非常严格,一切行动都以书本上说的为准。

《小学》和《孝经》是他早晚要读和教的必修课。

他教的学生,不管有没有进过学校,有没有中过彩票,都是本地人,人品人品都很高。

70岁在学校去世,所有安葬事宜都由学生打理。

一些商人和农民,虽然不认识他,也带着香蜡,流着泪来参加葬礼。

朱启元生于清朝。

庄重正直,谨言慎行。

道光末年,他帮助捐资修建石泉墙。

同治末,努力组织团操保卫地方。

城市缺水,所以他日夜监督李梓源水井的建设。

石泉地方官员推荐了他,并授予他六个头衔。

后来,潘泰给了他一块“急公好义”的牌匾。

陈光英,清代石泉胡美湖(今西河)人。

孝敬父母,严谨治家。

同治八年(1869),路人见胡美只有下道口,不方便,于是捐钱造船,设上道口。

从胡美到留侯的路在香白岩一带又窄又险,他在同治十年(1871)捐资修铺。

他还捐款成立青苗协会,支持出差,减轻百姓负担。

享年86岁。

李迎春是清代的一位督学。

光绪三年(1877),大饥荒。他经营着一个粥场,给人们分发稀有的饭菜。

粥场18人感染鼠疫后,他依然坚持单干。

石泉王万全,双侠。

同治年间,石全的学生到州府赶考,有些穷学生往往不去学校作路费,于是他把自己在杨家坝的四十石租田(约二十亩水田)全部捐出来,作为学生的费用。

当时的石泉大部分成员都受过他的恩惠。

后来科举废除,土地作为石泉县教育经费来源之一。

黄大顺在清代担任石泉县令署工作人员时,主管户宅(专管户田粮税收)。有的农民收粮任务完不成,一共120两银子,黄大顺替他们垫付。

他总是尽力做好事,如同情寡妇,救济紧急情况,修理桥梁和道路。

光绪三年(1877),黄大顺举办粥场。因为缺钱,他把妻子结婚的瓦房卖了,买粮做粥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