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郑石学校小学版
舆论宣传
巴士失败后,维新派积极开展宣传,组织活动,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和学校,为变法营造舆论,培养人才。改革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世界公报》(后更名为《中外期刊》),主张变法,组织强学会。
1896年8月,创建舆论中心,宣传变法,在上海创办《泰晤士报》。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报》,成为宣传北方变法维新的重要阵地,与《吴石报》齐名。
光绪二十三年(1897),唐、谭嗣同在浏阳创办数学馆,倡导新学,在长沙创办时事学堂,主编《湖南学报》。次年,包厢成立,以宣传改革和改革。
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讨论时事的国民风气逐渐形成。截止1897年底,各地共成立社团33个,新办学校17所,各类报刊19种。到1898,已经有300多个社团,学校,报社。从65438年到0898年,他和谭嗣同创办了南社和孟群社。
扩展数据
基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力量太弱,也就是资产阶级的弱点;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手握实权,实力雄厚。
直接原因
首先,老一代卫道士很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是在以西方皇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只有几个改革者,他们没有实权。西太后起初指示“现在以西学为主为宜”,但当她觉得改革触及到自己的权力和清廷贵族的利益时,就开始遏制和打压。
第二,改良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证》指责刘欣伪造了西汉所有的中国古代经典,《孔子变法考证》把孔子打扮成“变法立法”的始祖。这两本书都没有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改革派的一些激进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第三,改革派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只把希望寄托在皇帝和少数没有实权的官僚身上,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四,维新派和光绪皇帝在推行改革中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戊戌变法之初,光绪皇帝不满恩师、武官翁同龢的涵养和矛盾,遂回乡。大量冗员被裁,仅在京城,涉及闲置衙门十余处,近万人失业,却没有安排出路。因为王昭写信受阻,一下子罢免六位大臣,太草率,太沉重。
第五,政治改革的手段单一:采用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和“合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