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浅析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中文系编写的教材,可以说是解放后最好的一套教材。其特点是以阅读训练为主线,将教材分为四类文本(口语阅读文本、半自主阅读文本、自主阅读文本、习题样本)。它把阅读分成几个关键的训练项目,使教学有重点,适当重复,呈“螺旋式”前进。这种安排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但这种教材的训练要求一般,灵活,顺序不清,练习次数少。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大家以作文教学规律和作文训练顺序为研究课题,编写了自己的作文教材,弥补了部编教材的不足。这种研究已经出现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通过研究和实验,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有四个:

一,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

过去很多同志认为小学作文要分三步训练,即一年级口语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说话)、二年级写作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写作)、三至六年级命题作文。但山东省烟台市的马长斌、马兆明等同志认为,这种“第三步”训练跨越三、四、五、六、四级,阶段不明确,没有体现三级训练的特殊性。三年级是从一、二年级的口语、写作训练到高年级作文训练的过渡年级,以段落训练为主,应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阶段,可称为\ "片段训练\ "(或\ "过渡训练\ "),使\ "三步\ "变为\ "四步\ "。

烟台的同志认为,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既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中心环节。按照它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片段训练、篇章训练,这是作文训练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具体任务。比如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在语言发展的这个阶段,重点是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几个连贯的词,切不可过分要求。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联想能力;另一方面,语言侧重于段落训练。四、五、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重点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侧重于语篇结构,将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结合起来。按其渠道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观察、阅读、写作。观察重在发展思维,从而达到“有意义的话”,阅读重在发展语言,从而达到“有秩序的话”。写作是两者的综合运用,即\ "有意味的事\ "和\ "有秩序的话\ "的有机结合。这样,他们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思路就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两条线”。一个中心是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的结合。两条线是:一条竖线——四步(上面说的四步),一条横线——观察、阅读、作文的结合。这两条线围绕一个中心交织组合,形成作文训练的“流程图”。根据上述设想,从1979年开始,烟台市的同志在全市进行了六年的大规模实验,拟定了各年级的作文训练计划,编写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