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注意规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1,利用有意注意规律培养初中生注意力的策略

有意注意有预期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是对当前目标和任务的一种主动服从和关注。有意注意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发展形式。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一定的意志去集中注意力。

(1)问题导向控制策略。“问题引导”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联系,精心设置疑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们学校一个数学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了在学习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们都回答:“圆。”老师接着问:“为什么轮子是圆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新鲜,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和好奇心。学生们正在互相讨论,争论着:“老师,如果轮子不是圆的,你可能走不快。”“轮子不是圆的,是方的或者三角形的,会上上下下,车会不稳。”老师又问:“为什么圆轮转得很稳?”学生们面面相觑。对他们来说,这个问题真的有点难。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找答案:“能不能根据实际的轮子来思考一下它的奥秘?”听到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即开始工作。有的拿起一个小轮子(事先准备好)左右观察,用尺子和手比划、思考,有的用绳子或尺子测量,有的翻着课本试图从课本中寻找答案...用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疑、问、释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了在瞬间准确理解信息,学生必须集中精力,加快思维活动。因此,在新课开始时,不失时机地使用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有效地训练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

(2)竞争激励引导策略。教学竞赛的激励机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竞争激励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小学生普遍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尤其是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觉得会开始小动作,注意力开始分散,影响上课效果。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一种屡试不爽的竞赛方法,就是把各组列在黑板上,然后抓住每一个机会在课堂上给学生加减分。每次加减分都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的。任何一个学生有进步,都可以一人奖励,如果群体中有调皮捣蛋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则减分(原则上优先加分)。当孩子看到那个点的积累时,注意力更加集中。

(3)创造情景吸引策略。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某些特定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情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而不感到疲劳。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我们划吧》这篇文章时,我先放了一首《我们划吧》给学生听。此时,学生们都兴高采烈,聚精会神地欣赏歌曲。上一节课学习的疲劳感顿时烟消云散。然后,我把录好的音乐大声读给学生听。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读课文。在这个课堂上,学生特别专注,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培养情操,轻松学习。

2.利用无意注意规律培养初中生注意力的策略。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努力意志的注意。它没有预期的目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对那些强烈的、新奇的、有趣的事物的不自觉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年龄小,容易激动,但一激动注意力就会偏离教学轨道,影响教学质量。这时,无意注意起了主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尽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对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讲课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切忌枯燥无味;其次,老师讲课时要保持音量适中。声音太大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声音太低也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听得到。再次,重点内容要在音量和语气上突出,必要时重复;最后,教师讲课时要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避免叙述单调乏味,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样化的活动也有利于吸引学生无意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有一次上语文课,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孩子们累坏了,我饿了。突然想到一个小游戏,在黑板中间画了一个感叹号。一分钟内,眼睛必须只盯着这个符号。如果在老师宣布结束前,任何人看向别处或做其他事情,该同学将失败。游戏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坐在危险中,不敢出门。一堂走神的课,很快就因为一个一分钟的游戏,集中到了老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