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0以内的数——计数及其构成”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 ~ 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并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初步体验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探索的主动性。
3.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00以内数字的概念,正确计数100以内的数字。
教学困难
数数的时候,接近整数十到整数十的过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老师:老师给小朋友带礼物(显示100星星)。有多少?为什么?
揭示了有100颗恒星。
老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作为礼物送给全班同学,每人一颗够吗?为什么?
2.课件展示的是课本第30页的一百只羊的图片。
老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示话题。
第二,探索新知识
1,教计数法。
(1)老师:同学们的预估都挺准的,老师也准备了东西让你预估。这是一些种子(展出的),是农民伯伯精心挑选的,将用于春天播种。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篮子种子。现在请用手抓一个,估计一下你们每个人有多少种子。悄悄把你的预估数告诉同桌。
(2)轻轻放下种子,数一数有多少?
(3)学生报告。
老师:你是怎么数的?(一号地,二号地,五号地,十号地。)
2.统计数量为100的实物。
(1)老师:每个小组的课桌上有几种东西(学校的工具,数量在100以上)。也请小朋友数数。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出100就行了。还要想办法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100。
(2)学生统计数量为100的物体。
(3)学生报告。
学生数种子。
老师:你是怎么算出100的?(一次一批,一堆10;两个两个,20个一堆;五块地,10块绑成一捆...)
你数的100里有几个10?(还是几张二十的?多少张五十元的?)
(4)老师:很多同学选择了一堆65,438+00或者一捆65,438+00来数,这样比较容易数清楚,看清楚。请注意十根棍子捆成一捆。这里有多少根棍子?(十个十个绑好的100贴在黑板上)
你怎麽知道?(有10十,10十就是100。)
(板书:10十是100)
(5)总结:10十位就是100。这句话我还能怎么说?(100中有10十位;五张二十是100;两张五十元的是100...)
(6)练习。
做课本第36页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计数。
老师:你是怎么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各种数字。)
3.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1)集体操作,边放棍子边算。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老师:39棍。多一根是多少根?(40)再得到十,下一个数是40,然后这个数是41,42。
怎么做才能看清楚有42根棍子?引导学生把十根棍子堆成一堆或捆起来。)
老师:39,40,这里数一下,再加十。要特别注意。49的最后一个数字是什么?59呢?79呢?99呢?
老师:对了,如果从99数到100,就有10个十。
(2)练习。
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字,群里拍手然后倒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继续数到100。
三。巩固和发展
1,算接龙比赛。
老师说了一个数字,学生按接力赛分组。当老师说停的时候,数最多的一组就赢了。
2、猜谜游戏。
两个人约定了一个100以内的数字,其他人猜是什么。在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醒同伴,猜出来的数字是比约定的数字更大、更小还是更接近...
先师生做游戏,然后小组自己组织游戏。
第四,总结
老师:你今天学了什么?……
五、谈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老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字在哪里?
学生举例:公交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钮...
第六,安排课外任务
老师:生活中有很多100以内的数,上课讲不完。请课后找找,或者数数。家里100以内的数字在哪里?
“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计数和构成”教学设计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事物“标准”的定义和具体的比较,让学生感知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多、多、少、少得多”来描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流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估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理推理和表达能力,增强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数和量的感知、量与量的关系、运算结果的估计等。建立数字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当学生理解了数感和心算的关系,就可以制定解题策略,在心里估计各种问题。有数感的人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我们也可以用灵活的、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和应用数字的多重表达。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估算意识才刚刚开始。教师可以先通过直观的方式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数字之间的数,再通过简单的推理抽象成数,让学生体验估算,培养他们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比较的标准,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教学难点:从图形到数字,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量与量的关系。
第三,教学准备
1.
2.学习工具:一些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的玻璃珠。
第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对话
老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球。别看它们,里面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你今天要认真听,仔细观察,去发现它们的奥秘!
老师展示杯子,让学生猜猜杯子里有多少个球。
(2)探索新知识
1.转换标准,在比较中理解核心概念。
(1)基于黄球的数量,用“多得多”和“多一点”来描述数量关系。
老师:(出示黄球瓶)黄球有10,我们以此为准。(展示蓝色球瓶)蓝色球和黄色球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道:蓝色的球比黄色的球多。
老师:(出示红球瓶)还是以黄球为准,红球的数量和黄球的数量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道:红色的球比黄色的球多。
老师:蓝色球比黄色球多,红色球比黄色球多。两种球都比黄球多。他们给你同样的感觉吗?
学生1:感觉不一样。
学生2: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少得多。
学生3:应该多一点。
老师:你们都讲得很好。蓝球比黄球多,可以说是“蓝球数量比黄球多”。红球比黄球多得多,好得多,多得多,多得多……就说“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这种语言来描述吧。
(2)以红球为标准,用“少得多”和“少”来描述数量关系。
师:刚才我们以黄球为标准,用黄球对比了红球和蓝球。因为有不同程度的红球和蓝球,所以我们会用“多”来代表少,“多得多”来代表多。对比中,除了球数最少的,谁可以作为标准?
学生1:红球数量可以作为标准。因为红球最多。
学生2:虽然蓝球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蓝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一个标准。
师:我们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少很多”或“少”来描述黄球和蓝球的数量。
学生先做小组活动,然后汇报。
学生:我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蓝色球和黄色球比红色球少。
老师:你观察得很准。
学生:黄色球少,红色球多。蓝球少,红球多。
老师:我们明白谁多谁少,却感受不到少的程度。怎么形容才能让大家有感觉?
学生1:蓝球比红球少很多;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学生2:蓝球比红球少。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老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描述,对稀缺程度有什么感觉吗?
学生:这一次,我们可以知道蓝色球和黄色球比红色球少。
老师:是的!两者都少,我们可以用“少”来表示两个量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这两个量相差很大。
(3)以蓝球为标准,巩固语言所描述的数量关系。
老师:我们分别比较了黄色的球和红色的球。我们还能以谁为标准?
学生提出以篮球为标准。
老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谁比蓝球强,结果如何?
学生1:红球比蓝球多,黄球比蓝球少。
学生2:我认为红色的球比蓝色的球多。看看杯子里的球就知道了。
总结:在比较中,我们先确定哪种颜色的球为标准,另外两种颜色的球与标准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或多或少,但程度不同,需要用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因为多与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得多,少得多”来形容。
设计意图明确确定标准的重要性,让学生加强“比”的使用,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量与量的关系。
2.量化标准,在运营中深化核心理念。
(1)根据语言描述,判断绿球的位置。
老师:这里有一瓶绿色的球。请听老师的描述,帮他找到合适的位置。
老师:绿色球的数量比黄色球多得多,但比红色球少。谁能扭转它?
学生把绿色的球放在红色的球和蓝色的球之间。如下图所示。
老师:为什么在这里?
学生:绿球比黄球多,也就是蓝球多,因为蓝球和黄球多。
老师:为什么不把它放在红球前面?
学生:因为绿球比红球少,所以红球没那么多,只能放在红球后面。
老师:你的分析合情合理,有理有据。你认同所有人,找到绿球的正确位置。(剧情)
(2)用图形对接数字。
老师出示卡片。
老师:我们知道黄色球的个数是10。你能根据前面对它们数量关系的描述推断出哪个球号是36吗?
很多同学表示,只用一个数字很难猜出球的数量,要求换一个数字。
老师:好像只有10和36两个数字,不能判断36代表哪个数字。我再提供一个数字,58。这次你能讲道理吗?
学生1:绿球36,红球58。
学生2:因为绿色球比黄色球多得多,但比红色球少。所以36是绿球的数量,58是红球的数量。
老师:蓝色球的数量是多少?大家可以试着讲道理吗?
学生引用大于10和接近10的数字,如15。
(3)描述具体量与具体量的关系。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每种颜色的球的数量,可以用“多、多、少、少得多”来描述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10小于15,10远小于58;58比36多,58比15多很多;36比10大得多,36比15大得多...
师:当我们不知道球的具体数量时,可以用文字描述。当我们知道了具体的量,我们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语言“更多,更多,更少,更少”。
设计意图是通过对球数的推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从直观的抽象到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3)巩固练习
1.猜猜他们跳了多少次。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体育课上的跳绳。我知道了你和易老师一起跳绳半分钟的事。过来看一看。
老师:你认为呢?
学生1:姜启聪跳绳次数为标准。
学生2:我判断乐轩跳了60次。
学生3:齐家跳了70次。
老师:为什么不选剩下的?
学生4: 95和80都是70多,只有70最接近64;30离64太远,60接近64,只能选60。
2.有多少只鸡?
老师:农场里的小鸭子和小鸡希望大家都来帮忙。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学生1:小鸭比鸡少。有32只小鸭子和30只小鸡。
学生2:没有!有40只鸡。
老师:观点不统一怎么办?
在学生交往中,确定“标准”的适当数字应该是40。
设计意图是对“标准”进行逆向推断,并进行变式训练,以考察学生是否能根据“给定数据”和“语言所描述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4)这节课的总结
老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描述了两个数字或物体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长短、高低、胖瘦……多、多、少、快、胖、慢等词语来表达。希望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理解100以内的数——数的计数和构成”教学设计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1,结合对数字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计算整数十进制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你可以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计算整数十进制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老师:示例10课件;学生:小棍。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
1,要写的图片数:
( ) ( ) ( )
2.在方框中填入“>”、“& lt”或者“=”。
78 73 33 41 50 80
第二,探索新知识:
1,课件演示示例10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送给小明(图中的男孩)和他的妈妈。先30瓶,再2瓶。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
2.选择“每瓶多少瓶”和“喝完2瓶还剩多少瓶?”引导学生列出公式并逐一回答。
3.回答一个* * *多少瓶的问题。在列举加法公式30+2时,让学生明白30和2是根据加法的意义组合的,计算30+2的结果是根据一百的构成,三个十和两个一组成32。
4.回答还剩几瓶的问题。在列举减法公式32-2时,学生要明白,根据减法的意义,32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是,根据数字的构成知识,3个十二个一去掉2个一,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计算结果。
三、运动:做完就做。
1,问题1: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放棍子,再写公式。
2.问题2:
组队完成:4人,一个打母熊,三个打熊。
四、总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们学到了什么?
任务:
黑板设计:
十加一的整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