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公开课第二课“理解情绪”评析
亲爱的同学们,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健康公开课,可以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二课《理解情感》的五点点评,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公开课《理解情绪》第二课是复习。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千万万教师教人求真;从万千事物中学习,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做真正的人,学校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年月日,我有幸参加了望江县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方法老师从自信、希望、乐观、韧性四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训开始,方法老师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互动,让老师们互相问候,互相鼓掌。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活动很新颖,可以很好地释放教学压力,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方法培训中,教师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心理咨询与心理障碍干预、教师的压力管理、教师的角色与亲子关系、积极心理学和提高幸福感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讲述。使所有参与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次培训采用讲解体验的方式,包括先进的心理学理论探讨和生动的案例讲解,用幽默、朴实、真诚的语言强烈感染和引领着参训教师。参加培训的教师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方法在培训中,老师反复向我们强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当学生面对失败时,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做出积极的归因,多鼓励他们,多关心,多理解,多耐心。就像方法老师说的,语言可能是一扇敞开的窗户,也可能是一堵厚厚的墙。如果老师是花园的园丁,那就让我们精心浇水,静待花开吧!
心理健康公开课的第二课《理解情绪》,让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现在我就谈谈我自己在这项研究中的经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自私自利,讲究诚信,而是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种花种草;给孩子一面绘画墙,让他们自由绘画;给孩子一个喂养园,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遵从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快乐成长。创造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探索精神和兴趣。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对待学生,能够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最重要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融合的基础是情感友谊和爱的投入。老师要关注那些有各种缺点的学生,更要关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压抑,失衡,孤僻,心理脆弱。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产生不良情绪,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如何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觉得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和交流,然后去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用他们真挚的爱去关心。......
心理健康公开课第二课《理解情绪》点评3 1。我不知道我的情绪
在家长和老师的印象里,3-6岁的孩子总是很开心的,一点小事就开心。但是孩子在2岁左右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不仅仅是开心,还有难过,生气,惊讶等等。而有的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只能感受到开心和生气,对其他情绪相对平淡。
比如我们情商课上,最近一周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他的回答往往是“老师,你坐过地铁4号线吗?”然后告诉我4号线经过哪里,我问他:“你很喜欢地铁吗?”他回答是,然后继续给我地铁科普。
2.不理解别人的情绪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感受很深,但对别人的表情和话语理解不是很准确。
比如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家长不想过分责备孩子,就用温柔的语气说:“我们不要再扔玩具了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收拾吧。”但是孩子可能没有注意到父母的不开心。他们只觉得看到妈妈笑就可以这样,于是继续扔玩具。当父母耐心地跑出去,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非常严肃的表情时,孩子只有看到这种表情才能理解。
3.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在幼儿期,孩子比较小,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不懂事,所以有些事情会跟着孩子走,孩子的一些情绪表达可能会被忽略。
比如父母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发脾气,或者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讽刺说“我不要,我不去!”“或者有些孩子从来不说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沉默的面对父母的问题。
4.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有些孩子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压抑自己的情绪,发脾气,回避或者听别人说话。孩子的情绪得不到疏导,会觉得很不开心。
心理健康公开课第二课,认识情绪,是中学生认识自己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敏感、脆弱、缺乏自制力,但自尊心强,这样的心理冲突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业压力特别明显。
压力是由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反应组成的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同伴关系压力、经济压力和身心发展压力。这些压力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对中学生产生影响,其中学习压力的影响在诸多压力中尤为突出。
当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时,内心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出现学习压力。大多数学生在压力下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适当的压力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当压力超过中学生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当学生感到压力过大时,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胸闷气短、肠胃不适、头痛、口干、出汗、尿频等症状。当学生处于生理唤醒状态,经历负面情绪时,认知资源会被占用,注意力更容易转移到经验上,阻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压力事件,缓解压力感,最终会导致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
心理健康公开课第二课“理解情绪”点评5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为了获得大人的关注而发脾气,所以当孩子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时,家长可以停下手中的事情,专心应对。
即使手头有急事,也不要用敷衍的语气拒绝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好,等到不忙的时候再来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认可,从而减少自己发脾气的次数。
2.场景模拟不同的情感表达。
有些孩子面对不熟悉的情况会变得紧张慌乱,稍有不高兴情绪就会失控。这时,家长不妨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绪。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3.用对话来表达你的情感。
有些孩子喜欢通过扔东西、不吃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通过沉迷游戏、和父母顶嘴来反抗。
如果你的孩子是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急于唠叨和说教,而应该鼓励孩子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过分责备孩子,只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更严重的打击。
4.数到100,冷静下来再说话。
给情绪一个冷静期,是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之一。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要先让孩子冷静下来,让孩子数到100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还在哭闹或大声叫喊,建议家长延长孩子的冷静期,等孩子完全冷静后再开始对话。
5、让孩子承担情绪失控的后果。
凡事包容孩子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只要发脾气就能成功。当父母试图让孩子承担后果时,孩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发脾气带来的坏处,从而学会管理和克服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