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是什么?
秧歌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历史悠久。主要是逢年过节表演,增加节日气氛。舞蹈自由即兴,动作没有严格的固定。一般舞者装扮成各种人物,用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跳舞。大量的人参与表演,伴随着锣鼓和唢呐。有的地方秧歌队穿插着舞狮、龙灯、旱船等表演。由于疫区广泛,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按地区分,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秧歌朴实、活泼、富有表现力,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1943元旦春节期间,延安鲁迅文艺学院师生组成秧歌队在街头广场表演,用民间秧歌形式展现拥军、生产、学习文化等与当时广大工农兵和革命干部密切相关的新鲜内容。因为这些节目是对旧秧歌进行改进后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出现的,所以被称为新秧歌。不久之后,新秧歌很快就传播到了陕甘宁边区和邻近的晋绥边区,形成了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群众文化运动。
新秧歌已经深入到广大农村和军队。人们根据大家关心的生活和事件,编演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活泼的剧目,如《兄妹开荒》、《夫妇识字》、《牛永贵的挂彩》、《周子善的惯匪》。这些载歌载舞的戏剧是秧歌剧。秧歌保留了传统秧歌活泼的特点,同时广泛吸收了地方戏曲、民间歌舞、戏剧舞蹈的因素,使之成为集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表达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和欢快心情。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使古老的传统秧歌焕发出艺术的青春,而且为我国新剧种的创作和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