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内容是什么?
教材呈现的基本内容,既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有过程和方法,还有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要求教师对数学教材的内容结构有全面的把握。教学时要注意所教授的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不能只掌握一本教材的内容。比如,学生只需要掌握“1”这种把个体看成整体的分数。五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学生要掌握把多个个体看成一个整体的分数“1”。教材的这种安排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否则,把五年级的知识提前教到初三,会增加学习难度,挫伤学生积极性。
2.了解教科书渗透的学习方式:
比如教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内容。教材前两节分别以“对长方体的认识”和“展开折叠”为主线。学生已经知道长方体* *有六个面,对面相等,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关系。那么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老师讲多了反而会被安排,这和新课改的理念是相悖的。至于概念性的知识,就不需要“合作探索”了。老师解释一下就可以了。
3.要理解课本中包含的思维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传授知识的精髓,是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数学思维方法包括:数形结合;转换的方法;分类方法等。
所谓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就是把数字转换成图形。比如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还包括把图形抽象成数量关系。比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从长方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的。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等。
所谓还原法,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即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把不熟悉的问题变成熟悉的问题;把一个问题变成另一个问题;把问题的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比如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用切割法转换成矩形。即把一个陌生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归之道是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困难为容易,化曲为直。如果把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看作是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归纳法的数学思维方法侧重于数学思维。
分类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尤其是在复习中。
李主任还指出:“科学解读小学课本,也要敢于质疑课本中的问题。”
首先,教材存在滞后的问题。
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激情奥运”一节,就是2004年希腊第28届雅典奥运会的内容。就年龄而言,我想四年级的孩子应该对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内容感兴趣。所以也是一届“激情奥运”。教师可以选择北京奥运会的内容吗?
其次,教材存在局限性。
比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课本上只举一个例子是不够的。因为教材受限于版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拓展。
最后,教材存在弊端。
课本上的单项练习题难度太大,这是一个缺点。比如五年级第二册《粉刷墙壁》,有的同学上了两次课还没算出最终结果,学习热情严重挫伤。
敢于质疑教科书就是敢于质疑权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教科书是我们与学生直接对话的媒介。我们有权利质疑教材,即使是专家编排的,也要有质疑的勇气。我们应该用无畏的勇气捍卫自己的权利。
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专家高瞻远瞩,精通,见多识广,厚积薄发,语言无穷,案例精彩。专家在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但是,“我觉得纸上谈兵,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做。”学习之后还是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你能崇拜谁?你不用模仿任何人。很容易迷失自我。鲁迅的拿来主义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食物,你喜欢酸的,我喜欢甜的,各取所需;课堂上也是如此。你幽默,我重,有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