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老兵吴

吴于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南浦村。

吴的祖上是一个庄稼人家庭。到了他那一代,他有了一个学者。他6岁进了一所私立学校。16岁,考入两广书院(现广雅中学,原名广雅书院)。当时能考上这所学校的,都被称为两广人才。他未能从这所学校毕业,因为他被学校开除,因为他涉嫌反清学生运动。

后来考上了广州姜堰学校。江洋学堂是清廷为在两广建立新军而设立的军官学校。学校招生非常严格,选拔文武双全的人才入学。学生要学习天文、地理、测绘、数学等学科,还要读经书,练习行军、骑兵、行军、排列、分合、攻防的战术战术。在江歌学校,他经常在所有科目上名列前茅。江洋学校创始人周善培先生曾在京1952说吴是第一好学生。

从江阳学堂毕业后,吴以尖子生的资格被任命为新军指挥使(相当于营长)。他的同学,如邓中原、叶菊、熊略等,分别担任了队官或排长(相当于排长)。在广东执掌新军三年,吴觉得自己缺乏学术功底,与保定军校在各省选拔人才不谋而合。1909年秋考入保定军校(后改名陆军大学)。保定军校是清政府军事顾问处(总参谋部)主办的培养高级军事指挥人才的高等学府。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这所学校。当时广东还在袁世凯的宠臣龙继光的控制之下;于是,他没有回老家,而是接受了陆军大学的聘用,当了三年多的教官。

1916年秋,辞去教官,决定专心学习五年。他接触了佛教、道教、外国宗教、马列主义等等,最后专攻儒学。

1921年盛夏,吴为尽快回到广东老家,邀请杨的同学、粤军总长叶菊出任宪兵督察署总参谋。后来看到陈炯明一步步背叛孙中山,就辞职回到南浦村。

吴回到渝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地方平息战事,消灭土匪。首先,在高唐建立一个团练中心,训练一支村民自己的武装,对付持枪的土匪。吴亲自主持民兵训练中心的教育事务。各乡镇选派品行好、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进所培训。第二件事是兴办教育,在南浦村创办了第一所小学——沈绣学校。吴把他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投入了这所学校。后来,当他回到省城担任公职时,他经常用一部分工资来帮助贫困学生。

从1921到1924,吴一直致力于乡镇治理的建设。1925年,蒋介石与李合作统一广东。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兵北伐。留粤参谋总长李访南浦村,邀吴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兼总参谋部主任。次年,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推荐吴为广东省政府委员。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布政令,任命吴为广东省政府委员。在吴成为广东省政府成员后,他还担任广东地方警卫训练委员会主席和地方武装团体训练学院院长。十余年后,吴的一部分学生成为抗日武装的骨干。

1929年,广东省政府改组,陈接替陈任广东省主席,吴退出政坛。1936年,他的陆军大学同学黄木松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遂往南浦寨,邀吴出寨相助。吴再次回到省城,担任新成立的广东农村合作委员会主席,直至抗日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