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双统计表”教案

初三数学下册“双统计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具体统计活动中的复合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流程和方法

在对复合统计表的理解、填写和分析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体验。他们会整理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上,会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也会积累一些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数据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学的方法和意义。复合统计表中数据的呈现和处理方法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复合条形图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合统计表,正确填写数据,简单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的概念。

第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第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你们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2.(镜头显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问:我们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有哪些?如何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导致用统计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是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创设学生喜爱活动情境调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学的必要性,为复合统计表的学习做铺垫。

初三数学下册“双统计表”教案(二)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第36-37页例题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具体统计活动中的复合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过程和方法

在对复合统计表的理解、填写和分析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

3.情感和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合统计表,正确填写数据,简单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的概念。

考点分析:使学生了解复式统计,并根据复式统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专家建议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很多关于统计学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来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小组合作课件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

七。教学过程

1,回顾与介绍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每年都要体检。体检的项目之一就是称体重。你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同学的体重统计。让我们看一看。(展示课件)

1.1能简单说说学生的体重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通过边演示边说思路,明确一叠是十,几叠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探究新知识教学例题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你们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镜头显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问:我们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如何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导致用统计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是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创设学生喜爱活动情境调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学的必要性,为复合统计表的学习做铺垫。

(二)独立探究,构建新知识

2.1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铺路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项)。你打算怎么调查?

默认为1:全班举手集体投票;

前提二: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大不相同,要分开统计。经集体讨论,采用男生女生分别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问题1:观察统计数据,可以验证一下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数据中你还知道什么?使用统计表时,你发现了什么?

(3)数据分析

从上表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矛盾

(1)观察与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表的统计项目是一样的,但是调查对象不一样,每个项目的数据也不一样。)

(2)问一个问题:你喜欢多读书,男生还是女生?多了多少?你最喜欢踢足球,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了多少?

(3)冲突:不方便比较两个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男生女生的比较更方便?

2.3结合形式,揭示主题

(1)合并表格,识别“表头”。

(2)对照表:这个统计表和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区别?

(3)揭示题目:复式统计。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格包含什么项目?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女孩们在哪里?

(2)有多少人参与了调查?

(3)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部分。在理解、填写、分析复合统计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从复习初二上册所学的简单统计开始,可以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内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和创建更简洁表格的愿望,真正感受到复合统计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年级数学第二册“双统计表”教案(三)教学内容:

复合统计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合统计表,了解复合统计表的优点,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1.知道简单的复合统计,能根据统计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2.理解复合统计表中的表头和纵横栏所表示的内容。

教学准备:

简单统计,复合统计,兴趣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合统计等。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1.老师:几天前我们称了每个孩子的体重。现在老师想数一数我们孩子的体重。比如20公斤以下的有多少人?21-25公斤、26-30公斤、31-35公斤、36公斤及以上各有多少人?如何进行统计?

2.学生可以自由回答统计方法。(站起来数数,举手,写票等。)

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站起来数数吧!

3.完成统计表。

老师:你能根据以上情况完成统计吗?(个别同学回答)

4.从这个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总结:进行体育锻炼和不挑食的教育:胖的孩子平时要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孩子不要挑食偏食,一日三餐都要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第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

1.展示一年级的体重统计。

老师:这是我们一年级体重的统计表。现在请大家看看在21-25 kg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了多少人。(学生对比)

2.老师:你们都找到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对比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你感觉如何?(麻烦,两个表格看着不方便)

3.做一个复式统计表。

(1)老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我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的结论是:两个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2)先让学生同桌试一试,再让学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最好上下移动,重叠范围。最好是这样示范。如果没有,老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3)老师:合并后,你能看出在21-25 kg的范围内,二年级的人比一年级的人多吗?

合并后和刚才哪个更简单?(就这么简单)

4.完善复式统计,揭示题目。

(1)老师:合并后还是有一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个数据,不知道哪个是一年级,哪个是二年级。我们做什么呢所以我们必须对刚刚合并的统计表进行一些更改(在两个统计表上)。老师做了一个新的统计表。让我们看一看。

(2)老师:第一格叫表头。里面有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横栏、纵栏和表格中的内容。)

老师:我们把这样的表格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题目)

(3)我们已经知道了复式统计。现在,请根据两次单笔统计的数据完成双笔统计。

5.观察和分析统计表

(1)老师:现在老师让学生再看一遍我们新做的统计表,在16-20kg的范围内比较一下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人?31和31以上的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多少人?

(2)相比之下感觉如何?(学生回答)

老师:确实如此。用复合统计表分析比较多个数据更简单方便。

板书:优点:便于对比分析。

第三,巩固应用,提高内化

1.简介: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电脑组、篮球组、舞蹈组、田径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

2.活动要求:

(1)现在老师先选出各个兴趣小组的组长,拿标签。你可以参加任何你想参加的兴趣小组,但你应该按顺序排好队。

(2)让每个兴趣小组的组长统计一下他所在的小组有多少学生。

老师们在黑板上贴上兴趣小组标签,请小组长谈谈他所在小组的人数。学生在手中完成统计。

3.根据完成的复合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班()兴趣小组的人最多,1班的人最少。

(2)我们班篮球队的人比一班的人多。

(3)一班参与人数最多的兴趣组比我们班参与人数最少的兴趣组多()人。

(4)你还能问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刚提出的问题?

第四,复习整理,反思提高

看来我们班的学生真的很聪明。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这节课中学到的东西。为什么在生活中这么多地方要用到复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