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地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方法
1.工作量太大,学习效果不显著。江苏省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中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学生不背书包回家。每天课外作业量二、三年级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我想各地教育局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地方规定就是规定,各地老师还是我行我素,作业布置得让学生抬不起头。让我们依次来看一下。老师辛辛苦苦写作业的效果如何?且不说大家都懂,肯定影响不大。
2.作业没有区别,都是一视同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然而,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样的,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管他们的水平和接受程度如何。这样成绩好的同学觉得太容易了,造成“吃不饱”的现象;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认为自己跟不上,完不成,所以吃不下饭。
3.书面作业太多,主动作业太少。传统上,家长和老师认为只有写在作业本上的才是作业,写出来的作业很容易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错一目了然。其他形式不能算作业。在我看来,只要在实施过程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方法得当,得当,让学生受到了情绪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的道德教育,就是值得提倡的好作业。
二,理想的工作设计
1.人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因此,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石,也应该具有这一特征——人文性。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能只把作业当成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而要把它当成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因为它反映了孩子成长的足迹——智力的提高,道德的同化,美的积累,劳动的收获。我们知道老师喜欢给作业打分或者打分,学生开作业只关注有没有错。除此之外,师生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因此,建议老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情绪化、富有激情,改变阅卷方式:简笔画,如五颜六色的星星、可爱的笑脸、鲜艳的花朵……鼓励或安慰的话语,如“你很棒”、“你有进步了”、“下次小心”、“继续努力”、“加油”。如果在作业评价中强调人文性,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说:“改变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筛选和选择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实践的功能。”
2.实用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当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充分重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比如我学了《我们去种树吧》,安排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种一棵树,为绿化地球做贡献;我学了百灵鸟的心愿,为平天湖的水环境保护设计了一个口号。学完春联,我建议每个学生收集一些喜欢的对联,鼓励书法写得好的同学为市民写对联。
3.兴趣和多样性。莎士比亚曾说:“知识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才有可能从中获益。”可见兴趣是人一生中最好的老师。如果作业布置得有意思,学生不仅会乐在其中,乐在其中,而且在中学和学习中也能做到,事半功倍。有趣的作业有各种形式。我来举一个各种形式的有趣作业的详细例子:
学完《我们来划桨》后,可以安排学生学唱这首歌;学完西湖后,学生们可以画一幅美丽的西湖图。学完三袋小麦后,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猪、小牛和猴子,并让学生安排一个哑剧。学习完《永远的白衣战士》后,我带学生去医院看望医生护士,了解白衣天使的辛苦,感受他们救人的伟大,并尝试写下参观后的感受;学完《黄山宋祁》后,带学生去郊外踏青,游览池州旗山,让学生写一篇游记。
总之,作业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作为每一位教师,我们应该重视作业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作业设计优化理念,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