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档案去哪了?
学籍档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录入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学号、入学时间、学籍等学校相关信息。它记录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学校或其他部门直接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那么学籍档案都去哪了?
1.毕业后找了一个接受户口的单位,档案和户口都转到工作单位。这被普遍认为是最正规的档案流向,但据统计,这种情况只占毕业生档案的10%左右。
2.毕业后没有找到接收户口的单位,户口和档案都留在了学校。过了两年,户口回了原籍,档案留在了学校或者调到了省档案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以由学校免费保存档案两年。很多大学生认为,既然学校免费保管,就没必要去人才交流机构托管。这是一种省钱的方法,其实不然。这个误区就是不清楚“学籍档案”和“人事档案”的区别。你在学校保留的只是你的“学籍档案”,而不是真正起作用的“人事档案”。比如毕业、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只有在学籍档案转为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学校的学籍档案只是“存储”而已,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交不了社会保险,也无法计算为以后的工龄,从而影响养老金数额的计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得不偿失的。
3.把档案和户口放在人才市场交流中心。首先,必须确定毕业时是否签订了三方协议。这是学生、学校、工作单位三方签订的协议。如果是签名的,登记卡备注栏不为空。这个时候档案会在单位所在的人才市场。如果没有签字,登记卡的备注栏是空的,默认放回原处。本科在省人才市场玩,专科在市人才市场玩,师范毕业生在教育部门玩。毕业生可自行联系人才市场,将档案转过去保管。如果大学生毕业时没有整理档案,这几年个人档案不见了,查找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档案的去向查找相关管理部门下属的档案馆的电话,告诉接待人员一般可以查询到毕业学校和毕业年份。另外,与参加工作前最后一所学校的有关部门,原户籍地的人事部门;第一个家庭单元等。这些地方通常与个人档案的去向有关。在这些地方问。
以上是关于学籍档案去向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