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小学一年级学生教数学和苏联语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一整套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整套里面有很多内容。我们不能在这里完全复制它们。我们只能粘贴一小部分。请到我们的网站下载详细内容。

第一类

上和下

(新教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65438页+0。

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理解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力。

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看,你身上有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你再往上看,再往上看,穿过屋顶,穿过这座建筑,你的顶上会是什么?

再看看,你下面是什么?继续想,你下面还会有什么?

揭题:今天一起感受一下“上下”。

二、创设情境,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概念。

1.创设情境,初步了解上下位的关系。

展示本书第1页的图片。描述:一座桥横跨在河上,汽车和船只在桥上来来往往。非常忙。

2.看他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全说清,谁在谁之上?谁在谁下面?(点名回答后,同桌同学互相交谈。)

问:说“车在上面”对吗?“车在下面”,对吧?那怎么才能完整的使用和说出车的位置呢?

指名道姓之后,我们在群里说说,比较一下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总结:好像车的上下位置随着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3.指导学生填写1页上的空白。

第三,创设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的活动。

1,一个钟摆,建立空间的初步概念。

(1)听口令挥一挥。

先放数学书,再放在数学书下面,最后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面,说,谁在上面?谁在底部?

(2)同桌一起摆姿势说话。

2.找找看。体验生活中上下的位置关系

(1)大家起立。从教室里,你能发现谁在谁之上吗?谁在谁下面?

(2)你在教室里,还能用它来表示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

第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展示课本第9页第7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谁在谁之上。谁在谁下面?

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简单推理能力。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