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水变成蒸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水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速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水分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水,一小袋盐,一个小药勺和一根玻璃棒。两个中号烧杯,提前贴好标签(编号1和2),半杯水,每组一块手帕,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对蒸发现象的初步认识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大家猜猜这个“水”会怎么样?

2.学会报告,(干燥,变成蒸汽,蒸发等。)

3.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蒸汽了吗?那么,你对水蒸气有什么看法?(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总结:水像这样变成蒸汽的现象叫做蒸发。(板书)

6.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吗?

7.学生举例。

第二,知道加速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先生发现大家在平常生活中都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唐先生很喜欢。不知道你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比如唐先生这里有一条湿毛巾。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是的,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什么都不做,就这样放在这里。过一会儿会干吗?是的,但是要花很长时间。

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这条毛巾快点干?看哪一组的想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所需设备和实验过程。

6.报告(按方法汇总)

7.唐老师提前准备了几个实物,但还是有几组同学只能向你道歉。加入其他团体,好吗?

8.群体实验

9.刚才大家都很认真的做实验。谁能告诉我们你观察到的现象?

10.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如何加速蒸发?

第三,巩固总结

1.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水的蒸发。你对这水和蒸汽有什么疑问吗?

唐老师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哪里来的吗?(秀盐)

现在唐先生把它放在烧杯里搅拌(边说边示范)。现在,我想把盐拿回来。你知道吗?

(2)有两杯水,1号和2号,我想让1号里的水以最快的方式蒸发掉。你能做什么?能不能把2号的水尽量压低?

温度和温度计

教科书基础

“温度与温度计”是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下册(三年级下册)“冷热”单元第三节课的内容。

教材* * *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1:观察几个温度计。首先,根据学生在“冷水和热水”一课中积累的经验,介绍了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上面的刻度、标记、数字。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内含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和刻度组成。最好配备多个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提出了观察的技巧和目标,教师应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校准方法。第二层是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对比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温度计,最好是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温度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和水温温度计。

活动2:阅读并写出摄氏温度。这项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阅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演示了25℃和8℃时的读写方法。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很好读。重点是零度以上和零度以下的区别。可以增加0℃、36℃和-5℃等几组温度进行巩固。这些温度的识别有点复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进行识别和书写。需要强调的是,零下的温度从0℃往下走,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活动3:读出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这项活动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课本上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要注意视线和温度计的液面,排除一切对温度测定的不利影响。

学业情况分析:学生在“冷水热水”课程中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有的同学已经通过看天气预报知道了温度,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法。但我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研究和探索过温度计的正确用法和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度日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特性设计制造的。

过程和方法:能够仔细观察体温计,了解其基本结构;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读写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认识到“用温度计可以准确了解物体的温度”;我意识到“为了观测到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做了一系列的规定”。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能仔细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重点:以摄氏度为单位读写温度。

难点:正确使用体温计。

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图片、记录卡、冷热水、烧杯、筷子。

教学过程:

(1)引言: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导入教学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判断今天的天气,理解对话中的温度,引入温度的概念。要知道确切的温度,不能只凭感觉。使用工具温度计。

(板书:温度和温度计)

(2)学习如何读写温度。

1,猜猜今天13: 00操场上的空气温度?

(地面以上1.5米)

2.猜猜操场的表面温度。

3.你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吗?

4.猜猜合肥历史上最高气温是多少?

5.猜猜合肥历史最低气温是多少?

(要求:请把你猜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记在科学活动手册上。师生学习中国常用的度-日-摄氏度的读写方法。)

设计目的:猜测和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里让学生对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一些猜测,既训练了学生的推理思维,又激发了他们使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历史;学会科学养蚕。养蚕是这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m处的温度是今后研究的基础。因为百叶的高度是离地1.5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摄氏度的读写。

(3)了解温度和温度计

1,回忆一下你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并理解温度计的结构。

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1)温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2)学生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索,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设计制造的结论。

(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些什么?介绍温度计的发明历史。

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给他们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制造原理,以及渗透式温度计的发明历史。

(4)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团队上报实测数据。

2.为什么同样的温度计,同样的水测出来的温度不一样?

3.老师和学生讨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再次测量烧杯中的水温。

5.总结。

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因为学生还不会用温度计,所以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他们进行测量,以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第一次遇到接触这个素材的兴奋,发现生活经验和事实有强烈的冲突。此时再次分组观察时,学生头脑冷静理性,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活动是“思考”。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当感觉与事实发生矛盾时,通过有效的观察和理解,让学生反思最初测量的过程,让学生自发地重新审视和自我建构已有的经验,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有新的感觉和体验。更大程度上是在探究活动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的传授,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6)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温度计的热情。

(7)操作:用温度计测量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

设计目的: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起源。

(8)黑板设计:刻度是平的。

在玻璃管上

液柱停止

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