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
准确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有两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年度目标,不能越位,不能错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他们现有的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倾向于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往往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甚至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不停地提问,学生只好打起精神来回答,磨来磨去,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牢记奥斯伯特的话: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已经知道的东西。课前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知道什么,学了什么,找准最近的发展区域,这很重要。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我们必须明确,要让语文课更中国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导语,抓住关键词,拓展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体验情境,也可以用图片和课件来烘托文字情境。例如,当学生阅读一篇优美的短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配上柔和的音乐,给他们带来愉快的享受。
关于如何评价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根据讨论所获得的知识制定了以下评价标准:
1,课程理念要超前。教学应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和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刚看的时候不要急于评价。因为是第一次读,加词,漏词,停顿不当都是很正常的。抓住这些鸡毛蒜皮的评论真的没用。因为看了几遍之后,这些“瑕疵”基本上就自然消失了。如果一个学生错漏了一个单词,全班都举起手来,而读者自己发现了错误。既费时又伤自尊,不如让读者自己纠正,省时高效。相反,如果一个学生读得很好,一定要问为什么他能读得这么好,哪里好。真的是让众生尴尬,费时又收效甚微。不如让全班都学会朗读,全员练习,一切不言而喻。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融为一体,语言培养目标年度突出,目标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落实。
3.语文训练要扎实。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谨慎预设,关注生成。学生学习热情高,参与面广,阅读、理解、提问、应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在课堂上,往往有太多的个人阅读和太多的个人陈述,而这些机会大多是天才学生所独享的。比如有时候一节课就是朗读15-20分钟,而在这将近一半的上课时间里,只有三五个人朗读,90%的学生在这段时间里一个字都没有读,几乎是为了听众。课堂看起来是“动”的,平均下来,单位时间的人均有效性极低。多自由阅读,一起阅读,大家都有练习的机会,整个课堂都会更有效果。
4.教学过程应该简单。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方法简单实用。语文教学环节要简化,思路要简洁,要一点点把握。一堂高效的课,第一,要有突出的遣词造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二是要有突出的阅读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内化阅读的能力;第三,要适当地说和写,学会语言的组织和概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有效。
总之,要靠凝练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达到真实、纯粹、实用、生动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单纯教语文,完全做学生,脚踏实地求发展”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