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和进步的阶梯。今天,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赖、压力等。,存在于学生中,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经常出现在小学生身上:厌学贪玩,好斗,爱惹麻烦;不讲诚信,撒谎欺骗;爱休闲恨劳动,浪费太多;不爱公物,不分是非;心胸狭窄,不够谦虚等等。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确定。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的心理,必须有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学校环境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身心愉悦,陶冶学生情操,首先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比如在教室的角落里放几盆花草,让学生得到舒适和清爽;教室的环境布置要注意色彩和内容的相互搭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提高。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这样的学习合作小组。课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条件,采取差异互补、自愿组合的原则,组成互助小组。大家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包括学习、生活、兴趣、心理、情感等,大家可以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解释。此外,在教师的鼓励和督促下,为资优学生和后进生建立了“一对一”的学习组织,促进了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

(二)拥有和谐乐观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品质兴趣的重要场所。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动物,而儿童最擅长模仿,所以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心理,暗示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干扰性。不良和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些父母在外工作,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一无所知。他们从不关心孩子的优秀表现,却很在意孩子的错误,毫不含糊地痛打一顿。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脾气暴躁,学习兴趣不高,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庭教育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让家长明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其效果有时会超出学校教育的范畴。大多数家长都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他们一般思想开放,接受信息很快。他们更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只要学校引导,老师引导,家长一般都会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家长要树立一种教育信念:关爱孩子的心灵成长比学习和考试更重要。教师要积极联系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劝诫和鼓励两方面的工作。学生不应该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在家里被家长变本加厉,这样会伤孩子的心,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批评后,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化解孩子的心理忧虑,分析老师批评的原因,鼓励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乐观面对老师的批评,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怀抱的温暖。

老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批评和鼓励宽容的尺度,不能太严厉,也不能太宽容。健康、阳光、乐观的性格不是靠训斥和溺爱就能形成的。适度的批评和表扬比严厉的惩罚或物质奖励更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表扬孩子和约束批评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批评和鼓励相结合,是孩子幸福生活的基础。

2.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家长要以平等、关爱的态度与孩子交谈,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充分表达诉求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及时引导。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大胆说话。他们错了也没关系。父母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孩子的存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与孩子交流感情和想法。尤其是父亲,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散步,关心孩子的关心,及时引导孩子的情绪和理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3.正确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个体。在引导孩子亲近自然、培养淳朴气质、关爱自然生态的同时,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如夏令营、社区公益活动、校校联谊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等,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

第二,老师要注意自己的榜样。

小学生善于模仿,崇拜。在他们心中,教师的形象是伟大的。在他们眼里,老师是爱、知识、公信、道德的代言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社会的最高标准,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小学生会在某些行为发生的第一时间被“洗脑”。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着装整洁,神清气爽;语言要亲切自然,可以批评,但不能滥用;行为举止要热情大方,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不惩罚学生,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一)真诚平等对待学生。

没有什么比心灵更受伤的了,尤其是老师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学生一旦经常受到老师或同学的心理伤害,就容易走向极端,变得冷漠、孤僻、偏执,处理关系容易冲动,偏离理性轨道,容易产生攻击性、报复心和破坏性,以此来发泄对心理伤害的不满。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遇到问题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思考,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仔细观察学生,找话题和学生当朋友交流,在交流中找到学生发展的基石。

(二)让嫉妒远离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嫉妒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他们的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嫉妒引起的。比如别人分数高了,就说自己提前知道答案,或者老师提前辅导过,这样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大家都想避开他,不愿意和他交往,渐渐被孤立。

再比如因为嫉妒别人的成绩而“举报”、造谣,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导致人际氛围不好,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上课打架,成为问题学生。所以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力,不断完善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转移学生的嫉妒心理。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大多是因为学习差距造成的。如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差距产生的原因,探索弥补差距的动力,化嫉妒为积极努力的精神,在每个阶段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断进取。随着学习的进展,嫉妒会逐渐减弱消失。

(三)多角度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从多方面把握学生,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管不住的学生”。

1.尊重学生的人格

惩罚批评容易使人产生人格和自尊受损的自觉心理。为了获得人格的尊重,人们往往以对抗的方式反对惩罚批评。大多数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之所以发展成捣蛋鬼,是因为老师过度的惩罚和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对待“不可控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创造适合他们展示自我优势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对他寄予厚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进步。

2.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对于上课不专心学习,爱搞小动作甚至暴力打架的学生,老师的盲目批评有时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是,如果面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教育方式不变,久而久之,师生就会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师不妨根据他的情况,找出深层原因,分析原因,从尊重和关心的角度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帮助他寻找学习策略,不断给予正向激励,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督促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逐步树立自己做成功人的意识,这样他就会逐步走上学习的正轨。

3.学会保护学生的隐私

要营造让学生有安全感的心理测试和治疗的环境和氛围,用合理巧妙的“秘法”保证测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让学生无后顾之忧的说出心里话,及时做好保密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标签

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今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努力对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营造更好的校园、班级、家庭等外部环境,合理使用教材内容,融洽师生关系,重视精神环境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基层教育对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时,应尽量做到家校结合、师生结合、家长教师结合。要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心理健康干预,寻求最适合学生个体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内心矛盾,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未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能采取多种途径、多样化的方法,需要教育专家和基层教师进一步研究。基层教师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帮助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阳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