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1,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创造,心中有学生,对教材进行动态分析。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依靠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二是通过告诉别人得到。“发现”具有能动性,不仅包括探索、假设、推理、判断、想象和结论,还包括评价、修正和检验,因此也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教师钻研教材,在理清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学生观,相信所有学生都想创新,每个人都能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重点分析学生:“你自己能看出这种现象吗?”“你自己能找到这个规律吗?”“这个公式可以自己推导出来吗?”“这个结论可以自己总结吗?”对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尽可能缩小教学范围,充分开发材料供学生探索发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素材支持。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和潜在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独立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知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好的心理准备。比如在教“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我用的是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方法。我想都没想,迅速报出学生的数字是否能被2整除。5.学生们对老师的判断速度感到非常惊讶,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集中了注意力。这是教书的最好时机。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人会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可见,浓厚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2)直觉操作和启发性思维心理学表明,思维往往始于行动。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化之间的矛盾,关键是要靠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讨论,用耳朵辨别。比如我在教“圆的面积”时,充分让学生剪、分、拼,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圆的份数越多,图形越接近矩形;可以拼成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由此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操作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充分挖掘和体现了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3)独立探究与发展思维创新型人才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我不仅提倡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