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过程

在大云山地区战斗

大云山战役是这场战役的序幕,但它持续了10天。

大云山位于新强河以北几公里处,海拔960米。它是第九战区的重要前沿阵地之一。山顶由4军1加强营把守,西边是4军102师306团,东边是58军新编11师1步兵营。战前,守军不断派出小部队攻击日军后方,破坏其交通设施。

日军11部队为准备“加作战”,掩护主力向新墙河以北隐蔽集中展开,占据了大片渡河区域,并命令原属岳阳区守军的第6师团扫荡大云山,解除这一侧的威胁。9月7日上午,在航空兵支援下,第6师第23、45联队从钟芳向大云山北侧的鄢陵、詹家桥发起进攻。被守军阻挡后,他们绕道向东南方向前进。其13统战部进攻大云山西侧,与守军102师发生激战。这时,27军发现鄂南咸宁的日军第40师团调往湘北,判断是与第6师团的防御变化。日军对大云山的进攻是防御转变前的一次常规进攻。于是在7日18,他命令4军确保大云山,命令58军派兵配合4军,命令20军准备从桐城向西进攻日军,以便在日军改变防御时进行打击。

1941年(民国30年)9月8日至9日,日军第6师团主力继续强攻大云山东侧。虽然守军奋力抵抗,但由于日军兵力和火力的优势,他们放弃了大云山。10时,第六师主力自以为完成扫荡任务,离开大云山向桃林方向集结。其13联队在甘田、团山坡附近被中国102师、59师阻击,陷入苦战。同日,中国58师收复大云山阵地,增援大云山的37军60师也到达战场。27军随后命令新10师、59师、60师包围并当面歼灭日军,预定第二天拂晓进攻。11当天,正当这三个师与13统战激战之际,从咸宁西进的日军第四十师团(由1步兵统战组成)冲松支队火速赶到甘田,帮助13统战撤至草鞋岭。12至14,中国军继续向冲松支队进攻,双方在甘田、团山坡狭小区域内展开争夺,伤亡惨重。此时,第九战区尚未认定日军进攻长沙的企图,仍认为日军进攻杨林街以北的甘田,是掩护其撤退的行动。例如,薛岳在14给蒋介石发了一份电报,说:日军“扫荡我大云山后,杜南新墙河被搅乱。判断敌在高中后,33师以进为退。”

6月5438+05日,日军得到刚从赣北赶来的荒木支队增援,战斗异常激烈。这时,第九战区发现日军有四个师以上集结在湘北,才发现日军有向长沙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迹象,随后二十七军主力转移到新墙河以南,大云山战役在此结束。

关于大云山战役,日军战史有如下记述:战役发动前,11军“令第6师团横扫空旷地带东侧的大云山(海拔1000m)。因为小夜曲山,不仅没收到多大成效,反而在9月10,导致重庆正规军四个师。根据作战部署,该地区被指定为第40师负责清理的开阔地带。该师从11陆续进入,突然不期而遇上述重庆军,各部被迫苦战。15夜,日军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将荒木支队投入战斗,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磨难。”

新强河地区战斗

1941年(民国30年)9月,从各地调往湘北的日军已全部集结,进入进攻的起始位置。吸取了长沙一战兵力分散的教训,阿南维基把进攻部队并排部署在狭窄的战线上,以求深入突破。44个旅和322门火炮和迫击炮部署在新墙河以北仅20公里的正面。只派独立混成旅14旅63旅(叶萍支队)乘船回湘江以南,攻青山、应天,掩护其右翼,配合正面主战。部队进攻出发的具体位置是:14旅第63旅位于岳阳附近,第4师位于三岗嘴北侧,第26旅(枣园支队)位于庆丰哨所附近,第3师位于京口附近,独立混编到14旅的第6师和第62步兵旅(江腾支队)位于草鞋岭。

新墙河南岸第九战区守军为第四军(隶属第三十七军)第五十九、102、第九十、第六十师。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大云山战斗,并在18日黎明前从新墙河北岸撤退。58军和20军奉27军之命,加入新墙河南岸保护,但尚未到位。

18年9月,薛岳命令37军(隶属60师)按照汨罗江两岸抗击、反攻日军的计划,防守碛口至罗公桥一线。99军99师在罗公桥以西,镇守应天至湘阴一线;92师向三界桥以北推进,占领阵地,由37军军长指挥,坚决阻击日军。二十六军主力离开浏阳,向晋京进发。72军转移到平江准备战斗。随后,第九战区命令第二十七军各军进攻汨罗江以北日军一侧的长乐街、磨刀石、归义、新市等地,延缓其向南推进。命令26军从晋京向翁江推进;衡山、禄口的10军开进高桥、金井。

18拂晓,日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和战车的帮助下,发起全面进攻,强渡新墙河。第四军各师以既定阵地抗击日军。102师与日军4、3、6师的集中进攻对峙,战斗尤为激烈。数小时后,日军成功渡河,突破守军前线。4军转入长湖东西二线阵地,继续抵抗。日军第三、第四师团和枣园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向南急进,第三师团迂回至第四军后方。日军叶萍支队也乘海军舰艇沿洞庭湖东侧在湘江口青山附近登陆,配合主力进攻该地区守军第99军。到16,四方面军二线阵地被日军突破。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欧震,鉴于日军兵力优势,进攻凶猛,又有空中支援,正面阻击已不能奏效,于是命令各师陆续掩护,向关王桥以东的山地移动,占据有利位置,以便于日军后期机动或进攻。

当天22时30分,为加强湘北战场主力,第九战区命令第72军从修水、三都地区向西向桐城方向移动,并命令临时54师做好这方面的反攻准备。20军(缺54师)进王、朱公桥,配合58、4军向渡河西进的日军进攻。

19,第20军从桃树港向朱功桥行进,黄昏时分到达指定位置。58军在高家桥附近与日军激战。4军59师、60师、90师的阵地都遭到了日军40师的攻击。经过激战,双方仍在对峙。日军第四、第三、第六师团迅速南下,傍晚到达汨罗江北岸的石头铺、长乐街。6师也以一部从磨刀石渡河,与南岸守军37军在严家铺、碛口展开激战。此时只有37军(下辖95、140师)和99军(下辖92、99、197师)驻扎在第九战区汨罗江南岸。

20日,军委命令第九战区坚守湘江两岸、汨罗江以南既定阵地,加强抵抗,将主力留在外翼,力争攻敌侧翼。使第三、第五战区利用自己的弱点,对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打击,从而协同第九战区的作战。同时,第六战区积极打击荆州、宜昌日军,相机收复宜昌。将于23日实施。军委除了明确把10和26军划归第九战区指挥外,还命令从第六战区抽调第79军,从第七战区抽调临时第2军增援第九战区。

但是,18年9月发给第九战区各集团军、各军的电报,被日本特别情报部窃取破译,发给了11军。该军原定于沿长(沙)-岳(阳)公路抢攻汨罗江南岸后,将其主力第三、第四师用于战场西部(即湘江)。当得知第9战区有4个师镇守汨罗江,主力放在战场东部的瓮江等地打击日军情报时,立即改变原定部署,令3、4师相继转向。当日,日军第四、第三、第六师团和枣园支队从罗公桥、新市、磨刀石、浯口等渡江点强行渡过汨罗江,突破了37军的前沿阵地。守军撤退到主阵地。日军第四十师团隶属荒木支队。击退4军侧击后,刘江腾支队掩护补给线,主力转向新官桥、翁江以东地区,预定经平江迂回南下。9月22日,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向37军的主阵地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三天。到24日,日军3、4师已突破守军主力阵地,包围了95师和140师。37军奉命突围,转移到马林城,伤亡惨重。

21,那天发生了日全食,给日本官兵的心里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日军第6师团从碛口转向瓮江以北,与刚刚到达战场的中国第26军会合。日军凭借优势兵力,稳步推进,包围了第26军第44师团右翼。26军令32师在碛口进攻日军后方,与3师后续部队会合。到23日,32师伤亡惨重,被迫撤退。第26军各师有被分割的危险。第九战区令26军以蒲塘为中心,各师靠拢,阻击日军。26军立即调整部署,使32师、41师、44师在蒲塘周围形成环形防御。

24日,日军第40师团也加入了对第26军的进攻。

25日夜,日军从东线和南线突入26军阵地。26军奉战区命令向晋京东南移动,与平江南下的72军会合。

这时,从衡阳、禄口来的10军(下辖3师,预备10师,190师)已到达战场,奉命打下前线,占领高桥、金井、福临阵地。9月24日,在绥口附近南下突围的37军140师向金井附近移动,日军第3师沿长岳公路前进。日军第6、40师团也绕过第26军右翼,进入金井附近,与10军会师。24日上午,日军第3、6师团在航空兵支援下,分别向10军的190师团发起攻击。25日,日军第三师团占领了福临店。第4师和枣园支队也已到达并开始攻击10军第3师。至26日,10军各师阵地已被日军攻破,金井、李桥失守。一部分部队转移到晋京东北的日军后方,主力部队奉命转移到捞刀河以南的郎里市避难整顿。

在此期间,27军的4军、20军、58军奉命进攻日方,但未能达到切断日军补给线,延缓其南下推进的目的。

第九战区原定在汨罗江两岸(主要是汨罗江以南)与日军决战,消灭日军主力的企图没有实现。反而是这个方向驻扎的部队全部被日军逐一击破,损失惨重。

在捞刀河和长沙附近战斗

日军第4、第3、第6、第40师团、枣园支队、荒木支队在汨罗江以南突破中国第37、第26、第10军的防御,然后乘势突进南下,于9月25日左右陆续到达捞刀河北岸,逼近长沙。

这时,第九战区在捞刀河南北和长沙附近的部队是:

第99军:除197师位于湘江南岸青山、鹿林滩附近,与在那里登陆的日军叶萍支队处于对峙状态外,该军主力(第99、92师)位于捞刀河以北、粤东铁路以西地区,自西向东向南进攻日军。

72军:奉命从修水向西移动,已到达平江以南,准备自东向西进攻日军。

26军:日军从翁江、蒲塘转移到石湾、更古台、温家场稍作整顿,准备配合72军进攻晋京。

74军:奉命从江西分宜西进。其第57师已到达东阳,主力(51和58师)位于浏阳附近。

79军:奉命从第六战区常德、澧县增援长沙。其先头部队98师于9月24日到达岳麓山,主力(82师,暂定6师)仍在途中。

临时第2军:奉命从第7战区向长沙派出增援部队,正从广东运往株洲。

37军:95师占领马林城西南阵地,准备与74军配合。

25日,薛岳命令79军进驻老道河南北地区,保卫长沙外围。临时第2军先头部队临时第8师,限于26日抵达榔梨市待命;74军应以两个师向黄骅城推进,占领夏家塘、春华山、赤石河、石灰嘴一线阵地,迎击南下的日军。

然而,这份在第九战区的电报被日本特别情报部窃取并破译。日军11部队认为,74军是蒋介石中枢体系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自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以来,与11军多次交锋,是11军的老对手,又在上高会战。11军军长阿南立即调整部署,令3、4师向捞刀河以南进军。撤除原6师占领平江的任务,前进到捞刀河谷拦截74军;使第40师在扫荡了金井附近地区后向南前进。

9月25日晚,第九战区司令部从长沙撤至湘潭。当天,74军先头部队57师到达老道河北岸春华山附近时,发现春华山已被日军占领,随后占领南岸天鹅山与日军对峙。日军向天鹅山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一夜。到26日上午,日军被击退。57师趁机反击,夺回春华山,掩护74军主力集结。然后把春华山交给了58师,北上马林迎击日军。27日上午,日军第3师团主力在空军支援下,连续猛攻第57师团前沿,遭到第57师团顽强抵抗。日军还投入4师攻击57师左翼。57师伤亡近3000人,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与此同时,58师在春花山、夏家塘、吴家渡与日军6、3、4师激战,51师在吴家渡、杨家滩,37军95师在王家冲、杨公桥与74军配合。守军坚守在捞刀河两岸的阵地,对日军进行阻击,或主动出击,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但也损失严重,74军如火如荼。9月27日夜,第九战区命令军队退出战斗,向东转移到东阳市和横江南岸,准备对日军进行侧击。日军渡过捞刀河后直奔长沙,其3、6师则从长沙以东突进至株洲。

第九战区和军委没有估计到日军会入侵长沙,没有做好长沙郊区和市区的防御作战准备。因此,日军突然渡过捞刀河后,长沙无兵可守,市民纷纷逃离,导致道路拥堵,秩序极其混乱。只有第98师和第8师1旅到达长沙,第79军和第2军的主力还在路上。

27日凌晨5时,98师在长沙以北的三爻塘、白毛铺与日军枣园支队会合,展开激战。日军在航空兵火力支援下,连续突击;战斗后期,突破98师前线,逼近长沙。28日,日军枣园支队突破98师293团阵地,冲入长沙。刚刚到达岳麓山的79军6师奉命进入长沙,与日军展开巷战。9月30日,日军第4师团也到达长沙,其第3师团的一部分一度突入株洲,与临时2军的先头部队发生战斗,临时2军随即撤退。日军第6师团集结在镇头城附近,第40师团集结在狮子山附近。荒木支队和江腾支队负责掩护后方交通线。至此,11号日军认为完全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停止了进攻。

追击日军

10年10月1日,日军占领长沙后,由于战线过长,消耗过大,在长沙作战的国民党第3、第5、第6战区部队向各地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特别是第6战区,攻入宜昌,歼灭7000余人,犹如“围魏救赵”,使孤军在宜昌的日军连连求援,逼得日军不得不退。日军30日从捞刀河和长沙撤退。日军11军下达了掉头命令:第四十师团第一,第四、第三、第六师团并列。其中第四十、第六师在右翼,经永安城-马峰嘴-长乐街路线向北返回;第四师在左翼,沿长沙—湘阴线北返。第3师在中间,沿着左右之间的道路向北返回。至此,79军赵吉平师进入长沙城,日军迅速全部撤退。20军、58军在南山桥、梅县以东山区威胁日军后方。

薛岳得知日军撤退后,立即命令第2军和第79军当面尾随日军。位于捞刀河、汨罗江南北地区的第74军、第27军(第4、20、58军指挥第72、26军)、第99军奉命按现阵地拦截、攻击日军,以免安全渡过新墙河。蒋介石还发来电报,要求“第九战区应乘敌疲劳,大胆追击,乘机占领岳阳,并积极破坏吴越铁路,退守途中各路夹击、伏击、猛烈攻击敌人,使其不能退至原防;并牵制防御,延迟向武汉转移,以便于第三、第五、第六战区的作战。”根据上述命令,各部队对撤退的日军进行追击、拦截和打击,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杀伤,但未能打乱其行动。到10年6月9日(日军战史记载为10年6月6日),日军全部撤退到新墙河以北,恢复战前态势。第二次长沙会战到此结束。

战斗中,鄂南、赣北的中日军队采用互攻互守的方式配合湘北主战场。其中,驻扎在修水、三都附近的中国第72军发现一直防守鄂南的日军第40师团已经西进,进而攻击通山附近的日军据点和交通线,进攻通山县城。湘鄂赣边区进军咸宁附近日军据点,一度攻克汀泗桥、羊楼寺车站,摧毁日军部分工事、通讯和后勤设施。负责若溪守备的日军14旅的一部分进攻武宁的中国78军部分阵地,驻守南昌的日军34师进攻中国19军晋江南岸的部分阵地。这些行动规模较小,未能影响主战场双方的行动。

其他战区行动

战斗中,遵照军委9月20日及以后的多次命令,第三、第五、第六战区对日军展开了大范围的袭扰活动,对日军的一些据点和交通线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特别是第六战区宜昌反击战发展到大规模,震慑了日军。

第三战区奉命于9月23日开始全面进攻。其100军(部署在鄱阳湖南侧作为湖防)频繁向南昌周边日军34师据点发起攻击,向牛星、乐华及南昌郊区推进,夺取楼前城及黄溪渡,多次击退日军。23军(作为安徽鄱阳湖东岸、湖口至长江南岸的防御)曾多次进攻日军116师把守的湖口、彭泽、马当、贵池、繁昌等沿江重点,并一度冲到江边布雷。32军(防守宣城以东、太湖以西的苏皖边区)先后向日军15师在芜湖、溧水、武进、长兴附近的据点和交通线发起攻击。10军(作为钱塘江两岸至浙东的海防)多次进攻富阳、余杭、绍兴、曹娥、余姚、奉化、溪口附近据点,破坏嘉兴至嘉兴铁路。25军(作为福建沿海和内陆防御)在厦门岛、日南岛和闽江口打击日军,并一度攻克日南岛。到10月20日10,第三战区奉命停止进攻。

以摧毁日军铁路和公路为重点的第五战区,于9月25日开始发动广泛的进攻和游击作战。其21军,以大别山为基地,进攻在广济、武汉之间被日军独立混编为14旅、第四十师的长江北岸、平汉铁路南段据点。左路军(31、15军)从淮河南北地区向津浦铁路苏县以南据点、陇海铁路徐州至开封间据点、平汉铁路信阳南北据点发起攻击,摧毁多条铁路,一度攻克苏县以南板桥集。中央军(第2军)以桐柏山为据点,向平汉铁路花园至孝感及睢县、英山附近的日军据点发起进攻,攻克杜重山、徐家店,并一度侵入睢县。以大红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右路军(第二十九军),向京山、钟祥附近各据点发起攻击,破坏了仲晶公路。到6月65438+10月11,第五战区奉命停止进攻。

6月日军占领宜昌后成立第六战区,1940。其管辖范围包括湖北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四川东部。与第五战区的分界线大致在香河(汉水)一线,第六战区在西边。与第九战区的界线大致在常德以南石门桥至洞庭湖北岸一线,第六战区属于西部和北部。下辖部队包括长江上游、20军、26军等***10军27个师。面对面,日军有13师(镇守宜昌、当阳)、39师(镇守当阳以东、香河以西)、18旅(覆盖运输线)。1941年8月下旬,日军13师奉命抽出第26旅组成枣园支队参加长沙作战,18旅调往香河以西,接管第4师的防务(第4师也被抽调参加长沙作战),从而使第6战区日军(特别是宜昌守军)数量大为减少。21、22年9月20日,军委命令第六战区司令员陈诚乘机收复宜昌,23日开始发动进攻。这一重要行动不仅是为了应对第九战区,也是为了缓解日军对重庆和西南大后方的重大威胁。为了加强第六战区的进攻力量,军委下令将第五战区下辖的33军(2军6师)暂归第六战区指挥。

接到命令后,第六战区于9月23日决定部署并下达命令。要点是:以蒋芳军主力(第2军、第94军、第8军第5师等7个师)攻打宜昌;以26军(下辖32、75、39军)进攻当阳,将主力放在当阳以西,切断汉(口)-宜昌公路,防止日军第39师增援宜昌。33军(下辖59、77军)攻打荆门,配合26军切断汉宜公路。20军(下辖53军、73军、87军)进攻白罗集(岳阳东北)、沙市、江陵,切断汉(口)京(山)公路西段,阻止日军增援宜昌。各部门的进攻时间限定在9月27日和28日。

但部队事先缺乏准备,调整部署行动缓慢。直到9月30日,攻击才开始。日军依托既定阵地顽强抵抗,多支攻击部队与日军对峙,进展甚微。到6月3日晚10时,蒋芳军主力已完成对宜昌的围攻。为了迅速攻克宜昌,第六战区还令第26军第75军13师、第20军第77师、第73军加入宜昌一方作战,命令各军对日军进行正面打击,攻克既定目标。然而,此时日军11军已经结束长沙会战,开始转回原防御。

此时,宜昌周边及城内日军仅剩13师第56、58、104联队,各队被中国军队连日猛攻,伤亡惨重。驻守荆门、当阳的日军第三十九师也被中国军队围困,无法增援宜昌。到10年6月9日,宜昌东郊的慈云寺、东山寺等要点全部被中国军队攻占,宜昌以北的据点也多处被攻破。13师一方面把伤员和非战斗勤务人员投入战斗,另一方面又为武汉的11部队救急。10 10早晨,宜昌日军焚烧军旗和秘密文件,师级以下军官准备好自杀的场地和器械,写下遗书,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但此时日军为解宜昌之危,紧急汽车运输,早已到达荆门附近。11军决定将宜昌以东的枣园支队和13师103旅归39师指挥,向宜昌全面突进。

10 10上午,中国第32军、第2军、第75军13师攻占宜昌郊区多个据点,从东面突入宜昌城区,与日军展开巷战。日本人用20架飞机轰炸中国军队,释放毒气。突击部队伤亡惨重,撤退到城外。下午,第六战区下令调整部署,准备再次进攻。鉴于日军还乡部队已接近宜昌,为避免被动,军委电告第六战区于6月5438+10月65438+10月01日上午停止进攻,有计划地将部队撤离城外,控制要点休息。第六战区对宜昌的反攻到此结束。

日军“华北军”(军长冈村宁次)与11军在长沙作战。65438年10月2日,35师从新乡南渡黄河,但65438年10月4日,又在第一战区轻松击退3军部队,占领中原重镇郑州。6月365438+10月31,35师虽撤出郑州,退回原防,但在黄河南岸黄河大桥西侧霸王城要点建立桥头堡阵地,驻扎两个步兵旅和1炮兵旅,为后来开辟大陆交通线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