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论
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紧密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克服了以往封闭、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模式,改变了课程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局面,注重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极端需求和兴趣,使学生通过全面、开放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创造性的个性发展。。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的规定,我校从今年秋季三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紧紧抓住机遇,统一思想,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第一,理解内涵,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学一天,我们就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使每位教师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提升。1,目标位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品质。2.内容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强调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重视体验和探索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区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和课题。因此,我们结合学校的地域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当代科技教育融为一体。本学期以“争做合格公民”为主题,开设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整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3.实施形式。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小组合作活动、个人自主活动、全年级或全班集体活动。在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分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4.活动评估。在我们的综合实践中,突出了评价机制的改革,做到了强调过程,提倡多元,注重反思。我们认为活动只是一个载体,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体验,而不是一味追求解决问题的结果。第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事物”,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规范管理。它的实施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科学的规划和精心的组织是成功的关键。我们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小组,由负责教学的骨干教师组成。实验组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我们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实践研究,探索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指导水平。第三,尝试体验、升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也深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巨大的,可以挖掘的资源是无穷的。10月,吴晓红老师带头进行了一次公民道德状况调查分析的课前综合实践活动。这节课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也让老师们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结构。1,体现了主体性,激发了学习动机。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学生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个性发展空间更大。通过活动,他们反映出更加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对自然的了解越来越多。2、增强自信,提高沟通能力。学生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潜力,树立了信心。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在活动中有了自己的位置,自卑感消失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交流。他们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同学之间也变得更加团结友好。大多数学生报告说,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是一件愉快的事。可见他们的沟通能力提高了。3.实验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许多教师能够对照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要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之间讨论、合作、不断学习的氛围逐渐形成。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探讨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