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我市部分小学学生尚未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为了改变现状,找到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深入本市城乡小学,对小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第二,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学生问卷。

观察:上课听课,查学生作业本。

采访方式:师生座谈会。

定量和定性分析。

(2)调查的时间、对象和范围。

1,时间:2008年3-5月。

2.对象和范围:随机选取6所小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调查对象(八甲镇长塘小学、实验小学、宋濂镇新联小学、北棉镇中心小学、永宁镇洪光小学、王石镇建设小学);随机抽取6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王石镇中心小学、新河小学、程春城北小学、升平小学、八甲镇徐吾小学、河口镇龙门小学、贵港镇马锤小学);问卷调查对象为三所小学的169名学生(程春一、三年级1班64名学生,合水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50名学生,程春崆峒小学五年级1班55名学生)。

第三,调查结果

(1)学习态度。

问卷中有四个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

1.上课期间你会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吗?

在169份问卷中,40%的学生积极参与,57%的学生表现一般,3%的学生没有参与。

2.你在课堂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表现如何?积极表达意见;b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c不参与)

3.上课会认真听同学的回答还是老师的讲解?会议;b有时候;c不会)

从以上两个(2、3题)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听”,但很少有同学在小组交流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以上三个方面,问卷调查结果与我们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学生的出勤率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听课比较认真,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并不多;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各占一半。在这些方面,低年级的学生会比高年级的学生表现更好,城市小学的学生会比山区小学的学生表现更好。

在学习态度上,我也从和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一班勤学好问的同学约占五分之二,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努力精神。

问卷的第四个问题是:

你最喜欢哪一科?语言;b数学;c英语;d艺术;e音乐;f体育;g其他)

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兴趣。从问卷和我们的采访中我们知道,学生最喜欢的科目不一定是主科,而是最喜欢的老师教哪一科。比如被调查的三个班级中,一个班的体育和音乐最受学生欢迎,其次是语文和数学。学生喜欢这门课老师的原因是老师的课好,生动,有趣。

(2)学习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9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练习完成后等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65,438+00%的学生等同学或老师说了再做);9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城市小学80%的学生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大多数学生都有良好的听力习惯。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作业习惯普遍较差。

我们检查了六所小学学生的语文和数学作业。其中,三本学校学生的作业大多较好,三本小学学生的作业质量普遍较差,表现为字迹不正确、随意涂改、不整洁、准确率低。上课观察:写字姿势不正确,头低,练习本倾斜,笔握得很低,大拇指压食指,没有多少同学做到。

2、预习、复习习惯尚未“定型”。

根据调查问卷,27%的学生定期预习和复习,52%的学生有时预习和复习,265,438+0%的学生在老师布置的时候预习和复习。通过我们与老师和学生的交谈,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学生能够自觉预习和复习学科内容的习惯还没有形成。

3.缺乏提问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观察:比如语文课,老师看完课文后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提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只是等待。一旦老师提问,“沉默是金”。有的课表面上很热闹,有问有答。实际情况是,除了少数优秀的同学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多同学都在等待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回答,或者附和的声音,根本不去想问题。

4.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问卷中的三所小学,一所是城市小学,两所是农村小学。城市小学的学生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占80%,而农村小学的学生只占35%。

四、原因分析

1.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观察和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他们遇到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往往会推给班主任或家长,却很少主动把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纳入工作计划,更没有自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部分老师关注的是学习结果(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心里只有教案,不注意规范课堂纪律,不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比如“填鸭式”、“填鸭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气氛不够民主和谐,导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学生没有时间提问、思考或说话。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或不正确,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清晰,启发性不强,提问质量差,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回答或不会回答;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方法不明确,讨论的问题不清晰,让学生无所适从。有的老师不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比如:老师上课随便画圈,画出来的圈像圈但不是圈;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却在黑板上“龙凤舞”。学生如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严,缺乏有效的培养方法。

比如老师对学生的作业粗心大意,有的老师放任自流,不向学生要求什么,也没有任何措施帮助学生改正。结果学生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差。这是老师对学生学习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然,社会、家庭等方面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产生较大的影响。

动词 (verb的缩写)问题与对策

学校和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将其纳入各科教学计划,并制定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不断地体验到在学习中进步的乐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或挫折,坚持完成既定的任务或目标;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流,接受他人的示范、引导和说服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态度。教师的坚持要求和及时表扬是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的不良态度的前提。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努力学习,不耻下问,上课专心,认真听讲,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力求正确,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

特别是对于差生,老师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加学习的勇气,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使他们不断进步。

3.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正确的态度,养成习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安全、和谐、自主,与同学、老师甚至课本进行平等对话。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堂会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看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尝试探索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努力转变角色,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在合作中提问、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品质。

4.建立目标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自动行为。如果养成了好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它将在生活、事业、人生中起到有规律的、永久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

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上课认真,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勤于探究,审题认真,字迹工整,学习分析,效率,时间,参考书报。

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应该把这些常规习惯逐步建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开放、探究等学习方法。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学校必须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纳入教学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督促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批改。教师要经常安排和检查学生的科目准备和复习,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经常性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